过去,对于在东大街22号院居住的鲜女士来说,小区环境差、停车难、家中上下水堵塞等问题接踵而至,让鲜女士生活极不方便。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10多年,小区楼道里放满了杂物,很多次社区工作人员组织清理后,没过多久,杂物又堆满了。而且楼道里垃圾也比较多,都是居民自行打扫。还有最闹心的是,我们家里的水电设施都已老化,由于小区没人管理,我们想找人维修都特别困难。”说到以前的院子,鲜女士有些无奈,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文化街社区贴出的大物业入驻的公告,让鲜女士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原来,这是饮马街街道办事处创新的三无楼院治理办法,可以引进大物业连片管理开放小区。“小区终于有人管了。”鲜女士高兴的说。
去年以来,饮马街街道党工委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体系效能,用好全科网格“联席会议”协商议事机制,街道牵头,联合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成员、大物业负责人,通过居民议事会、网格员入户等方式,充分征求居民对三无楼院治理意见,协商解决三无楼院“无人管、没钱修”“物业引进难度大”“过度依赖政府”等突出矛盾,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全覆盖、居民管理全参与、物业服务全方位、社会治理全融入”的新格局。同时,发挥好志愿服务力量,深入居民家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居民发自心底的拥护和支持。
饮马街街道办事处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楼院多达78个,辖区位于城中区老城区,多为老旧开放式小区,老年人、出租户居多,小区长效化管理严重不足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饮马街街道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时机,在化解三无楼院治理难矛盾做出有益尝试,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在辖区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加强与驻区单位共建共驻,将闲置场所打造成群众帮办服务中心,通过提供免费场地方式吸引商户入驻,开设“大物业驿站”、“维修驿站”“家政驿站”“便民商铺驿站”,集纳大物业、维修、家政、惠民菜店等功能,为无物业服务老旧小区提供低价服务,形成一体式物业服务格局,为基层治理开辟新模式,有效化解三无楼院治理难。
“我们从连片式管理上受到了启发。”街道分管主任李则君说,街道综合施策,创新措施办法,在充分调研、科学规划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根据辖区各楼院实际情况,分2类实施服务管理,针对体量小、无门卫及硬件设施的开放型楼院进行全天候流动式保洁、流动式安全巡逻;针对体量大、硬件设施完善的封闭型小区楼院进行定人定点定时物业服务。2024年5月,大物业已对12个楼院开展服务,并优化传统服务模式,采取物业先投入、居民先体验的方式,半年内不收取物业服务费。目前,各楼院人员配备、安装小区入口道闸、维修更换监控设备、大物业指挥中心建设已完成。近期,网格员日常巡查12个试点楼院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居民投诉率降低、对大物业服务认可。
同时,群众帮办服务中心“维修驿站”针对居民提出的“小修小补”等需求开展一条龙服务,提供辖区楼院内土建、弱电系统、给排水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及其他公共系统的检查、维修等服务。自3月开展服务以来,在辖区法院街20号、新民街17号、观门街54号、五一路2号等楼院开展水电维修、管道疏通、排除安全隐患、除臭味行动等服务事项160余件,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为了充分发挥群众帮办服务中心阵地功能,让居民有参与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的施展平台,饮马街街道办事处在群众帮办服务中心搭建积分体系,创新制定基层治理激励制度,根据居民参与街道社区各类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及基层治理事项,获取积分奖励,便可随时到群众帮办服务中心兑换服务和物品。自积分活动推广以来,辖区党员、网格员、居民群众等参与人员增加到102余人,在积分制政策的激励下,收集并解决楼院问题135余件。
地税局小区王先生退休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乐子”,王先生先后多次报名参加社区组织的文明志愿活动,积累50多个积分,先后在群众帮办服务中心兑换了米、油、洗衣粉等生活物品;正和小区黄先生反映小区内电线混乱、飞线充电、房顶垃圾死角等问题,帮助小区排除安全隐患,累计了30积分,在群众帮办服务中心兑换了擦玻璃服务;勤学巷2号李先生帮助解决了多起12345投诉,化解邻里纠纷,也积得了20积分,在群众帮办服务中心兑换了理发服务。在饮马街辖区居民们参与基层治理热情显著提升,掀起共治热潮,让居民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形成了一条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饮马街街道党工委书记表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路径。街道党工委将持续促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融合发展,把资源力量沉下去,把“全科网格”机制活用起来,把优势资源整合起来,也鼓励更多辖区单位加深交流合作,携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进一步盘点街道社区内的低效资产、公共资产,以资产托管的方式交由大物业管理,利用小区、院落的公共资源,保障小区、院落日常管理及正常运转所需费用,提高老旧小区长效化管理,共同为辖区居民创造更加便捷、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