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红心四网·爱民为民”党建项目工作,城中区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以实际行动推动民政工作走在前、做表率。
主动服务“治痛点”,增厚人民福祉。聚焦特殊困难群体,落实救助“五个百分百”工作法,先后组织民政干部、社会救助经办人员、社会救助协理员400余人深入镇(街道)、村(社区),确保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落实到位。截至目前,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6000余人(次),通过办理低保、实行临时救助等解决各类具体问题近6964个。对城区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式街面巡查,加强流浪乞讨救助,累计劝返98人(次)、寻亲成功2人(次)。
便民服务“通堵点”,高效便民利民。建立“办前指导、网上受理、快速审批、一次办结”工作法,通过网上受理、限时审批,真正实现“只跑一次”。截至目前,办理婚姻登记1040对、门牌2199本,社会组织成立登记流程减少至17项,预核名减少至3项,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质效。持续简化优化审核确认程序,针对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入户代办登记、窗口统一受理、后台审核审批、归类反馈情况、定期组织回访、建立工作台账”的经办人员直接联系闭环管理负责制模式,通过群众手机“点单”、工作人员“送餐”,救助工作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基层困难群众服务质效全面提升。
政策宣传“消盲点”,聚合惠民效应。通过走小区、串院子、全口径100%入户、对接省市为民服务电视专题报道、“救助政策得让你知道”主题宣讲等多种方式,让救助政策、养老政策、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及婚俗改革、绿色殡葬服务等“民政政策大礼包”进了楼院、上了电视、入了家庭,进一步消除了群众对民政政策的盲点。截至目前,集中宣传20余次,全口径入户宣传36000余户,受理救助申请462户863人,新增低保户107户171人,取消102人,新增特困人员20人,取消6人,新增低保边缘19户48人,取消38人,临时救助253户532人。
能力提升“克难点”,提质聚能增效。针对救助工作动态检测情况不及时、救助经办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开展全区性交叉入户6次,涉及保障对象1200余户,交叉督导16次,发现问题并整改70条。组织全区36名社区书记、副书记、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邀请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柔性引进人才任文启教授开展城中区社会工作沙龙(第一期)暨“才聚中区·智启新程”人才服务月活动,通过圆桌对话、思想碰撞、建言献策等方式探讨社会工作方法,理清思路明晰社会工作方向。组织全区58名社区职工开展城中区社区职工团体沙盘游戏辅导活动,提供专业辅导,提升社区职工自我心理素质,为实现基层治理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