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头条新闻: · 城中区:走千家入万户 精准服务暖夕阳    2025-07-10     · 城中区:为旅行社经营“立规矩”    2025-07-09     · 区长石林为全区政府系统党员领导干部讲授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2025-07-04     · 区委书记刘东辉为全区党员领导干部讲授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2025-07-03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城中新闻>>正文

【中区十年·收获篇】十年,“城市美容师”扮靓中区颜值

2022-10-14 09:15  点击:[] 来源:城中在线

城中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自2017年9月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提升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水平,着力优化市容环境,着力提高城区绿化景观成效,确保城区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市政设施建设工作方面:加大104条市政道路、77条排水设施、17条道路路灯及10座人行天桥、6座车行桥的维护维修工作,对辖区112条市政道路(含市管道路、社区道路)开展地下空洞检测工作,并对发现的103处道路病害进行化学注浆修复,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组织实施新城大道维修整治项目,维修面积1.75万余平方米,更换东西南北大街、南关街、长江路等13条道路的人行道护栏及中央隔离护栏,共计15600米;为及时解决市民夜间出行难问题,在七一路、南酉山路、碧水路、庄和路、奉青路道路沿线更换安装路灯261盏;在奉青路、南京路等街道维修路灯357盏,保障市政设施日趋完善。实施中心广场整体升级改造示范工程。在环廊处设置18块铸铜浮雕荣誉墙,并用玻璃钢材质制作墙体浮雕,利用国旗、祥云吸塑灯箱对原有的灯杆进行装饰,进一步优化整体景观成效;建成占地630平方米的大型音乐喷泉和200余米的水族箱,投放大型观赏锦鲤200余尾,并营造花海景观,提升广场整体环境质量。为进一步加强城区公交港湾站点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及时消除公交港湾站点安全隐患,确保辖区公交站点的安全运行,组织实施公交港湾站点应急排险改造项目,对辖区花园南街南门体育场、东大街大十字站、七一路西宁宾馆站、中医院站、南山寺站10处公交站点的地下管线进行改迁,并补强、完善各站点基础设施。为加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施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在同安路与园丁路、瑞源路、奉青路、华盛路、申宁路等5条道路的交叉口处分别增设排水设施,并对申宁路人行道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共更换铺设排水网管200米,从而缓解同安路市政雨水主管网的排放压力,共增设雨水管网1700米。针对申宁路至海山桥路段雨水管网管径偏小、管网衔接不合理、雨水未进行分段排出的问题,实施同安路(申宁路至海山桥路段)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改造道路总长3800米,新建雨水管道5704米,全力解决城市内涝严重的问题。

市容环境卫生改善工作方面: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建设进程。采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和节水型技术,已在城区新建公厕26座,改扩建公厕18座,采购2座移动公厕将用于青洽会、美食节等大型活动,可满足人们的如厕要求;同时,逐步对南北大街、西大街、南关街等13个老旧环保公厕进行更新与优化,根据每座公厕的地形空间、外观、内部构造特点进行了更新,并增设残疾人使用的厕位,使城区公厕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外形更加美观;比如:在园丁路公厕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有效节省能源、节约资金,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进程。积极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进一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保障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在总寨镇泉尔湾村安装一体化生活垃圾低温热解处理设备1座,在总南村、沈家寨新村、海山街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共3座,在园丁园、格兰小镇新建微型垃圾中转站2座,有效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建立健全“以洗代扫”工作机制。近年来,投入11辆小型环保高压冲洗车,6辆小型电瓶清扫车,2台洗地车,对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等公共设施进行机械化冲洗,提高主要路段的冲洗频率及车站、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保洁频率,加大双休日、节假日期间保洁工作力度,延长重点路段清扫保洁时间,提升城区市容环境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垃圾不落地工作。建立和完善保洁一体化工作机制,形成“三分扫、七分管”“商家自治、市民参与”的良好局面,有效推动环境卫生管理从“末端垃圾清理”向“源头污染防治”的模式转变,提升辖区环境卫生水平。同时,为深入贯彻省市区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在已安装400个三分类果皮箱的基础上,2020年新购置1200个三分类果皮箱,并配套垃圾分类运输车辆,积极推进辖区公共区域垃圾分类工作进程,达到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覆盖的工作效果。加大机械化清扫力度。根据各道路实际情况制定机械化清扫方案,实行24小时不间断清扫,在交通管制路段加强夜间清扫,实现道路机械化作业全覆盖。积极推进公厕24小时免费开放工作。全力做好15座24小时开放公厕和4座延迟开放至夜间12点公厕的管护工作,满足市民夜间如厕的需要,并对沿街公厕使用发光字、LED灯带进行亮化,标识更易于辨认。同时,加强辖区各公厕便民设施的维修维护力度,确保各项公厕设施均能正常使用,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如厕环境。

城区绿化景观提升工作方面:依托西路军纪念馆和红色主题公园,在南川东路沿线绿地新建“胜利的号角”和“红星照耀中国”两座红色主题景观雕塑,与周围绿地环境和文化特点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南川地区红色文化的延伸;在滨河路健身步道绿地的基础上,实施滨河绿道党建文化长廊建设项目,设置17座“红歌”雕塑,打造一条红色党建音乐文化长廊,为市民提供党建宣传、活动、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场所;同时,加强绿地建管工作,实施七一路、滨河路道路提质增绿,在湟光十字、七一路、南山路、香格里拉路等区域打造“口袋公园”9处,在同安路沿线绿地设置13个景观节点,每年在辖区主要街道营造花街10条,营造一路一品的花街景观。在抓好城区绿化项目建设的同时,按照精细化管护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全区公园、游园、街头绿地的补植、修剪、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养护工作。2018年以来,共栽植高规格的乔木2600余株、花灌木约121.6万株。

特色亮点党建示范引领,提升环卫职工福利待遇。近年来,我区加大对环卫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城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购置环卫清扫车,提高环卫机械化工作效率,同时逐步改善环卫职工的福利待遇,引导生活较为困难的环卫工人入住公租房,合理布点设置环卫工人休息驿站38处,按季为其配备工作制服,免费为其提供饮用水和防暑药品等。为进一步体现区委、区政府及工会组织对环卫职工的关心与爱护,做好环卫职工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保证一线环卫工人队伍的稳定性,中心以作风与能力建设为主要抓手,经过精心组织与筹划,在2018年启动了环卫工人“阳光午餐”工程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环卫事业,于2022年为晨扫环卫职工提供“爱心早餐”,切实解决辖区晨扫环卫工人“吃饭难”的问题。

圆满完成“厕所革命”建设任务。在“厕所革命”三年建设行动中,在秀水桥、莫家街解放巷、华盛路西口、新城大道、庄和路、申宁路、新安桥、海山路等街道共计新建公厕26座、提升改扩建公厕19座、由各相关单位升级建设公厕4座,为市民营造舒适便捷的如厕环境,公厕采用中国传统古建风格,结合现代建筑特点,配备了独立式大小便器、采暖设施、手纸架、先进节水器,烘手机、手机充电桩、人脸识别取纸器等设施,为市民营造舒适便捷的如厕环境,圆满的完成三年行动工作计划。

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在辖区公共区域安装1600个三分类果皮箱,购置了100辆四分类垃圾收运车辆,在园丁园小区、格兰小镇内建成青海省首例微型垃圾中转站,达到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覆盖的工作效果;为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实施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中转站分类改造”项目。我中心依据城市生活垃圾四分类标准,基于前期实地分析研判结果,分别将辖区内滨河路、夏都大街、互助巷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为厨余垃圾中转站;将农建巷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为其他垃圾中转站;将麒麟巷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为可回收垃圾中转站。其中:夏都大街、滨河路、互助巷、农建巷垃圾中转站日处理垃圾量为50余吨,麒麟巷垃圾中转站日处理量为10余吨,进一步提高分类垃圾的收运、处置能力。

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在中心广场建设感应式园林喷灌系统,安装感应式喷头115个,实时监测绿地环境,并根据绿地的干旱程度开启喷灌系统,满足苗木生长所需水分;在南川东路(逯家寨段)的污水井内设置“智慧井盖管理系统”,安装探测设备75套,全天候24小时监控井盖及井内水位状态,及时制止乱倒污水、损坏井盖的行为,确保市政维护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

建设市政公用领域廉政警示教育室。打造具有市政公用领域特色的“廉政教育室”,被市纪委、监委评为“市级第五批廉政文化示范点”,中心充分利用这一活动阵地,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经常性廉政警示教育,业务科室在工程项目对接、协商和合同签订过程中,主动接受警醒教育,推动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面深度延伸。“廉政警示教育室”正式启用以来,为中心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搭建了良好平台,党员干部职工作风持续改善。

上一条:党的二十大将于16日在京举行 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现场直播 下一条:【中区十年·收获篇】十年,中区城市管理下足“绣花针”功夫

关闭

主办单位: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40 (青ICP备190004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1030005
网站联系电话:6271091  劳动保障维权电话:6163883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8236019  城中区统计违法举报邮箱:czqtjwf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