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以来,城中区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创新工作方式,加强跟踪落实,以“三治理两提升”加强水污染防治。
一是治理河道排污口。对辖区内河道干、支流及沟渠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详细掌握排污口位置、种类、管径、排放规律等情况,科学分析研判,对排查出的14个排污口进行封堵和改造,有效改善南川河水质。
二是治理黑臭水体。按照排查识别、制定整治计划、建立长效管理的工作流程,对辖区内王斌堡村、谢家寨村、杜家庄村、南酉山村、红光村、水磨村、三利锅炉厂河道等7处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其中6处已完成整治,三利锅炉厂河道正在制定铺设排水管网相关方案。已清理生活垃圾及淤泥约20方,清理污水50吨,并制定长效化治理机制,进一步巩固整治效果。
三是治理畜禽养殖产业。通过集中排查、联合整治,多部门形成合力,从源头治理畜禽养殖。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切实增强村民、村干部的环保意识。发现湟水河流域及其一级支流二级支流500米范围内养殖户23户,目前已全部关闭。同时,加强对已关闭养殖户的巡查和监管,严防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复养”和“新增”现象,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关停一处。
四是提升流域管理能力。探索建立制定《城中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结合辖区南川河、湟水干流段9.7公里,76平方千米流域面积,构建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明确1名总河长、1名副总河长,3名区级责任河长、7名镇(街道)级河长、13名村(社区)级河长,加强对辖区河道沟渠管理。推行“河长制”以来,清理河面漂浮物及水草180余方,安装河岸沿线护栏2千米,修复大理石护栏8处,栽植沿线绿化带各类苗木3万余株,劝导河岸沿线非法垂钓、不文明遛狗行为115起。
五是提升水污染督管能力。建立健全河道巡查工作机制,加大对湟水河、南川河干、支流排污口巡查,加强联合执法检查,依法对湟水河及南川河沿线违法排污单位、经营户严管重罚,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惩水污染犯罪,确保辖区湟水河、南川河的水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