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中区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抓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立足各村资源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让集体经济“不再沉睡”。
沉心调研摸家底,“实”字奠基。对全区32个农村开展实地调研,明确了有村集体有经营性收益或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可持续发展的19个一类村;没有经营性收益或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有土地、林地、草场等自然资源,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可在1—2年内成功“破零”的7个二类村;没有经营性收益或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的6个三类村。同时,制定形成《城中区农村集体经济“破零”培训需求清单》,明确了涵盖市场运行管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运行管理等12个方面的精准培训需求。
立足优势谋发展,“干”字当先。通过“唱地方戏、打优势牌”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总寨镇逯家寨村以市场为导向,兴办村办企业5个,奇石市场1个、新型建材厂2个、敬老院和家庭宾馆各1家,固定资产达1.3亿元;下细沟村依托“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垂钓旅游项目实现月收入2.3万元。南川东路南酉山村整合出租村内1500亩闲置土地,实现年收入350万元;红光村结合临近主干道的区位优势,建成壮大红光汽修厂、红光金属市场等8个村集体企业。南川西路沈家寨村依托新村建设,将2万平方米的商铺留作村集体资产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贾小村依托新村空地兴办1处停车场,实现年收入38万元;红星村通过闲置房屋租赁实现年收入41.3万元,打造村级物流园实现年收入38.7万元。
厘清思路求突破,“闯”字鼓劲。将按照巩固一类村、壮大二类村、减少三类村的步骤,以“一村一品”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在产业发展方面,对特色产业村和区位优势明显村,通过兴建市场,投资经营用房等方式开辟收入来源。对基础条件相对成熟但缺乏资金的村,鼓励参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扩大集体经营规模;对没有土地等资源的村,深入挖掘资源优势,探索发展思路。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群众选举、公开竞聘、组织委派等方式,注重从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中将有口碑,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队伍。在基础保障方面,发挥村级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两新”组织与农村“党组织联建、生产发展帮扶、党员帮户”共建模式,强化农村发展基础。着力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知识型农民,夯实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