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城中区着力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与“远亲不如近邻”的睦邻文化有机融合,探索推行“睦邻+”党建试点工作,推行“制度联建、学教齐抓、居务同议、和谐互帮”的党建工作模式,不断提升社区共治善治水平,为谱写中国梦幸福西宁中区篇章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制度联建,制度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该区通过建立联点指导制度、协调推进制度和观摩交流制度,夯实“睦邻+”制度保障。联点指导制度。由各镇(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和社区委员分别联点睦邻站、点,指导各睦邻服务站和点开展工作。建立协调推进制度。将“睦邻+”党建联盟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党(工)委重点工作,每月召开1次协调推进会,听取站点工作开展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做实做细。建立睦邻积分制度。各睦邻党建服务站建立“积分银行”,对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参加志愿活动基本情况动态掌握,并根据积分对党员进行奖励激励。建立观摩交流制度。结合“年中观摩看党建”,组织各级党组织观摩学习,提炼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并积极推广。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8个睦邻党建指导中心,28个睦邻党建站,18个睦邻党建,形成完善的睦邻组织体系。
学教共抓,党员学育空间持续拓展。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形式,不断延伸党组织党员管理触角,搭建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新平台。睦邻+自学,党员就近就便随时即学。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建立“睦邻党员家”“睦邻微党校”“党员睦邻家”等睦邻点,组织党员共同开展学习讨论,共过组织生活,把党组织建在党员家门口。睦邻+引学,组织讲师团进驻授课。组织发动睦邻服务站、服务点党员联盟成员定期为辖区党员轮流讲党课、话党史,以身边的事情、鲜活的案例现身说法,不断增强党员素质,提升党员意识。睦邻+活学,提升党员学习热情。各睦邻服务站、服务点积极探索学习载体,创设“宅院党课”“农家书屋”“楼院讲堂”等学习阵地,将党员学习教育融入日常、转为常态。睦邻+管理,协助支部做好党员管理工作。以睦邻服务站为单位,做好党员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等工作,协助社区党组织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相关工作,真正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截至目前,全区睦邻站点开展学习讨论873次,睦邻党课1327次,撰写心得1356篇,民主评议党员2842人,有效强化了党组织服务阵地,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居务同议,居民自治体系作用有效发挥。依托“睦邻”组织开展居民事务商议,做好正确引导,实现居民自我管理。建立“睦邻点会+居民代表会”板凳会议模式。依托睦邻服务站、服务点组织创新建立“阳光议事直通车”“楼院议事点”等议事形式,听取居民意见,讨论通过解决办法,保证居民民主议事权利。建立“纠纷调解+督促反馈”居务协调模式。充分发动辖区专业人士和热心党员,组建调解小组,创建“睦邻小屋”“老书记党建微家”等载体,排查居民矛盾问题诉求,及时开展矛盾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涉及居民利益的问题上,睦邻站、点统一居民意见诉求,代表居民与相关单位进行协商,并向居民反馈诉求办理进程和结果。建立网上“365”党代表工作室“睦邻微平台”。各睦邻中心、站充分发挥“365党代表网上工作室”作用,开通受理社情民意的“快速通道”,发布党代表活动安排,实现网上与现场同步;同时,加大“365”党代表工作室主动约谈党员群众和走家入户的工作比重,提高党代表的工作覆盖面和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各级睦邻党组织开展走访、问卷、入户等活动84次,覆盖3260人,网上接访125次,“365”党代表工作室线上线下接待来访4326人次。
服务齐做,帮扶水平不断提升。整合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资源,建立“平等参与、互助共建”的服务体系。开展居民代办。根据党员专业特长和居住地点,分别包片联系居民,根据居民需求开展代办服务,形成邻里之间代收快递件、代交水电费、代接送小孩、代保管钥匙、代买米买菜等日常互帮互助机制。深化党员服务。紧密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服务日”活动,按片区划定在职党员服务半径,建立在职党员联点贫困家庭制度,开展每年一个微心愿、每月一次入户走访、节日慰问等活动,督促在职党员深入群众开展服务。热心公益事业。组织发动辖区企业家、社会团体等力量,依托“书记出诊”“社会组织便民服务社”等载体进行公益募捐、临时救助,组建政策宣传、民族团结队、扶贫敬老、爱心专车等志愿服务队,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截至目前,共开展居民代办服务3674次,开展认领微心愿、节日慰问3426次,组织爱心服务活动2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