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中区持续在人才培养上用力,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举措,有重点、按层次、分步骤培养人才,为中区发展注入“新能量”。
加强政治引领,凝聚人才合力。注重引导基层人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共联系各类专家人才42名。特别是在企业人才培养方面,着力打造“商海先锋”党建品牌,引导孵化基地建立党支部,先后从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中发展党员43名,以党建引领人才创新创业。组织30余名创业人才与政协委员共同开展“双创研讨会”,面对面交流分享创业经验,激发创业人才内生动力。
加强培训力度,夯实人才基础。将基层人才培训与干部教育培训同部署、同要求,积极选派干部人才“走出去”学习交流,近三年先后举办各类赴外专题培训班56期,培训干部人才3000余人(次)。同时,注重把专家人才“请进来”,为基层人才开展业务指导。邀请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内科专家对中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实地调研指导, 选派9名基层医疗卫生业务骨干赴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进修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推动中区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和基层需求并轨对接。
加强平台建设,激发人才活力。坚持以用为本,着眼中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搭建养才育才用才的平台,优化服务环境,努力用好用活人才。与青海师范大学签定“共建教育发展改革先行试验区”协议,逐步引领更多教师向名师和专家型教师发展。以实施“卓越校长锻造工程”“全国名师带徒工程”“星火计划”等为载体,全面推进各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申报第一批西宁市“四名”工作室等人才培养项目,经市委组织部集中评审、实地调研评估后,我区申报的“青海索琳手工毯织造工作室”被命名为名匠工作室。通过举办“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主题沙龙”、创新创业大赛、创投峰会等人才供需对接活动,吸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中区创新创业。认真落实《城中区重点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施意见》,构建“项目+人才+平台”协同支持模式,扎实推进7个重点人才项目,抓紧、抓好、抓细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