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城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需求,通过政策创新、服务优化、数字赋能、校地协同等一系列精准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服务实现多维度转型升级,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政策精准发力,筑牢就业创业保障网
补贴政策精准落地,为870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各类就业补贴102.3万元,为7家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兑现补贴奖励71.7万元;技能培训提质赋能,组织2765名高校毕业生参与企业技能培训,引导478人参加市场紧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41人参与创业培训,形成“通用能力+专业技能+创业素养”的三维培训体系;创业生态持续优化,深化双创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选育2个“金种子”创业项目,提供定制化陪跑服务并拨付联动孵化资金50万元。
智慧服务升级,打造高效便民新高地
政策宣传精准触达,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团”进校园宣讲4次,举办“AI数字人直播”政策解读9场次,发送各类宣传短信5.3万条,显著提升政策知晓率;档案服务高效便捷,优化高校毕业生服务专窗,推行“一件事打包办”模式,通过线上平台提供档案查询服务2.33万人次,高效完成跨省档案接收1176卷;“1131”精准帮扶落地见效,累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跟踪服务3662人次,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响应率和服务率均达100%。
拓宽岗位供给,构建多元对接新格局
企业用工深度挖潜,深化“一企一策”服务机制,结合文旅经济、冰雪经济发展需求,挖掘中小微企业岗位资源,发布岗位信息216期,协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3504人;见习基地扩容增效,组织4家见习基地提供12个岗位,发放见习补贴0.7万元;招聘活动精准对接,开展“绿色算力人才专场”等“12+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26场,依托区域人力资源交流协作联盟组织企业跨省招聘,累计吸引862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3026个,达成就业意向5263人。
数字深度赋能,开创智能服务新范式
创新“AI+就业”服务模式,开展“AI数字人直播带岗”“智慧夜聘”等活动9场,吸引11.4万余人次观看,接收线上简历1297份,实现“日不落”招聘服务;开发“AI求职小助手”,24小时在线解答求职咨询1500人次,成功为1156人推荐合适工作;“AI创业导师”提供全天候创业指导服务644人次,累计回复问题824条,有效破解传统服务时空限制。
校地协同融合,凝聚就业育人新合力
深化与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4次,设立“一站式”服务点提供档案咨询、求职登记等多元服务;结合高校学科专业特色,开发建筑检测实验员等岗位603个,岗位需求3656人,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38人;通过MBTI人格测试等工具,为100名应届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其明确职业方向、提振就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