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是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重要节点,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开展“夏秋季攻势”专项行动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日前,城中区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在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基础上,紧盯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黄金期,抢抓经济社会发展机遇窗口期,创新思路、迎难而上,通过“点线面”多维构建促使三季度经济指标提速进位,切实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点”上发力,着力支持企业发展。牢牢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努力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助力复工复产。认真贯彻落实推进企业复产复工和重大项目开复工的27条政策措施及22条补充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精准打通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堵点。截至目前,全区34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均已复工复业,复工复业率达100%。二是探索招商新模式。积极参加第21届“青洽会”和2020“城洽会”,利用“云上青洽会”模式面向重点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在会展现场集中展示“水井巷商业文化旅游街区项目”改造成果,达成“香格里拉城市花园·瑞园及香格里拉学校”、“万科城D标段”、“碧桂园珑悦兰庭”3项签约项目,签约资金达14.14亿元。三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帮助23家企业申报202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19万元;协调源和顺市场、城南中心市场、南部市场、总寨镇市场等4家农贸市场开办方为251户商户减免租金及水电气暖费达86.6万元;协调王府井百货为供应商和商户让租让利近582万元,有效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精选为期15天的“华埔学堂直播课程——《疫情形势下中小微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广泛面向辖区内中小微企业推送,进一步引导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线”上延伸,着力稳增长稳投资。科学研判全区经济运行形势,牢牢把握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谋划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34258.28万元,围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商贸流通等方面谋划5大类48项重点项目。截至目前,新建项目38项,完工7项,开工18项,开工率为65.8%;续建项目10项,复工10项,复工率为100%。二是争取项目资金。争取到8个中央预算投资扶持项目(到位资金7118万元)、4个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项目(到位资金1.7亿元)、9个2020年普惠托育项目(到位资金735万元)。三是推进建设进程。中央预算内投资4个足球场项目已开工;城中区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主体已封顶;水井巷商业文化旅游街区、沈家寨学校改扩建项目正在基础施工;青海瀚祥储配中心项目主体已完工;城中区老年养护中心项目正在室内装修;元堡子片区(星家村、享堂村、元堡子村、新安庄村)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项目已进场施工。四是挖掘消费潜力。起草并编制《城中区夜间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将重点打造莫家街时光夜市、香格里拉夜市、麒麟名都“大美青海”夜市、水井巷步行街、元树民俗旅游村等集“夜市、夜购、夜宴、夜饮、夜娱、夜赏”多种业态和服务元素为一体的示范街区。开展高品位步行街创建,在认真梳理辖区步行街发展现状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香格里拉、麒麟名都和水井巷3条特色商业街区进行申报。
“面”上优化,着力推动深化改革。重点围绕“放管服”、“厕所革命”、数字经济等方面“补链”、“扩链”、“强链”,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转型升级,充分利用“青海省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优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审批、备案等制度。截至目前,共下达建设项目备案34个,审核合格的项目全部纳入“青海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二是有序推进“厕所革命”。通过争取省市专项资金、区级配套、企业投入和农民自筹等方式,统筹推进建设进度。目前,城镇厕所已入场施工,农村户厕开工287座,已开挖基坑110个,下放化粪池70个,已完工42座,其余正在开挖施工。三是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步伐。联合中国铁塔青海省分公司走访花好月圆、青运集团、省委家属院、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万伦国际酒店等多家基站建设地点,集中调研基站建设位置类型、居民权益保障、占用地段性质。同时,协调辖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加快免费开放本单位的所属建筑物用于基站建设。
下一步,我局将以此次开展“夏秋季攻势”专项行动为契机,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持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贯通起来,推动辖区经济发展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