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城中区饮马街街道文化街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党建引领社区共治共享”为理念,以“楼院党旗红”党建品牌为依托,推进楼院党支部建设,以“七彩志愿服务”为载体,“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启社区治理“幸福密码”。
推进楼院党支部建设,激活城市治理的“红色细胞”
小区楼院作为社区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注重加强楼院党支部建设。为掌握成立楼院党支部的第一手资料,社区党委采取“查阅+走访”的方式,精准掌握楼院党员详细信息,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分别在法院街20号正和小区、北大街27号和政家园、文化街22号建立3个楼院党支部。将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直接建立于居民楼院、居民之中,充分发挥楼院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激活党的每一个“细胞”,发动全民力量参与小区治理,提升小区凝聚力,打造“家门口党建”,托起辖区居民“稳稳的幸福”。“自院里党支部成立以来,院子有人管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部党员积极冲锋在前,值守、消杀、排查......,一丝不苟地守护大家的生命安全……”法院街20号正和小区党员杨红开心地说。法院街20号正和小区住户492户,1378人,居住人员情况复杂为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考验、增加了难度。面对防控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的难题,文化街社区红色正和党支部充分发挥楼院党支部“硬核”作用,以党支部为疫情防控“支点”,发挥“党建+网格”的力量,由党支部书记牵头负责,形成支部党员带领、小区网格长统筹、楼栋长、志愿者齐参与的良好局面,主动抓好小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守护“家门口”的健康防线。
“七彩志愿服务”常态化,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
社区党委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为依托,以“党员入格、一网兜底”、在职党员进社区“双进双联四服务”机制为载体,突出居民需求重点,常态化开展“七彩志愿服务”,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红色志愿服务“铸魂”,“草根宣讲小分队”走进楼院、家庭以“唠家常”式宣讲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橙色志愿服务“保稳”,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切实守好生命防线。同时,开展民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便民事项办理等服务,做到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黄色志愿服务“护苗”,依托“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等阵地资源,开展“圆梦微心愿”志愿服务3次让孤残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绿色志愿服务“创城”,以“绿色家园、我是行动者”为主题,开展环保、绿色低碳、垃圾分类宣传等志愿服务,引导居民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青色志愿服务“崇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光盘行动、文明出行等志愿服务10余场次,培育文明、健康、时尚的社风民风。蓝色志愿服务“乐民”,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让居民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紫色志愿服务“助困”,结合“物资+服务”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代购代办、送药到家、清洁卫生等志愿服务上百次,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党群服务“零距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社区“微治理”,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更快更精准回应人民群众诉求,促进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社区党委以“楼院党旗红”党建品牌依托,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雪亮工程”,按照“规模适度、尊重传统、界定清晰、方便管理”和全覆盖不留盲区的原则,积极推进“专属网格+微网格”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备2名专职网格员协助,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搭建社区党委、楼院党支部、业委会、小区物业4个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作用,联合辖区“幸福联盟”单位群团组织、党员,从化解矛盾纠纷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从维护社会治安到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使“网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成为真正的“为民、惠民、便民”工程。通过党员与居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密切了社区党委与居民群众的感情,架起了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拓展了社区党建领域,使其成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