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饮马街街道党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把加强基层治理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工程,结合街道实际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方法,整合辖区资源,用活服务载体,构建“服务+治理+助老”三位一体的党建服务矩阵,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延伸党组织服务触角、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织密服务网络,实现便民“零距离”。饮马街街道党工委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根本导向,持续深化“群众帮办服务中心”功能建设,通过强化组织引领、优化服务机制、提升响应效能,推动便民服务实现零距离、全覆盖。夯实组织基础,推进支部建设规范化。成立帮办服务中心党支部,选派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并在区委组织部门支持下,高标准打造党群活动阵地,确保党组织活动有场所、运作有章法。截至目前,该阵地已组织开展政策学习、技能培训及议事协商等活动16次,有效增强了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创新物业管理机制,推动服务精准化。全面推行“1+5+N”物业管理模式,以帮办服务中心为枢纽,整合街道、社区、物业企业、物业党支部及辖区单位等多方力量,将46个无人管理楼院科学划分为15个片区,由党员和网格员担任“片长”,实现管理覆盖率达100%。强化诉求响应,实现服务常态化。充分发挥“大物业”“维修”“积分兑换”等服务部的兜底服务功能,覆盖楼院25个,针对老旧小区设施老化、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楼道照明修复、垃圾清运、化粪池清理等专项治理。累计完成公共照明改造60处、单元门修复28处,增设监控设备30套、道闸4处,清理卫生死角180余处,显著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与获得感。
党建引领赋能,激发夜间经济新活力。街道党工委始终将服务商户、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作为党建引领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构建“街道党工委+夜市党支部+党员商户”三级组织体系,推动党的力量融入夜市管理全过程。健全组织保障,提升综合管理效能。统筹协调社区党委与大新街夜市党支部,在东大街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点,为游客提供医疗救助、旅游咨询、路线指引及免费吸氧等贴心服务。同时,积极联动交管部门优化周边5条交通线路,并通过《致居民游客的一封信》进行宣传引导,有效保障高峰时段道路畅通与人车安全。深化隐患排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联合仓门街办事处、文体、城管、市场监管及卓芮公司等单位成立夜市工作专班,对大小新街周边70余家宾馆酒吧、1100余个摊位及门店开展地毯式排查与联合执法,累计调处旅游纠纷、规范经营秩序、整治环境卫生等问题65件。协同北大街派出所及多部门组成文庙工作专班,对文庙步行街30余家酒吧开展重点巡查,严肃查处未成年人违规接纳、消防安全隐患及社会治安问题20余起,有力维护了周边区域的安全稳定与环境整洁。推动文旅融合,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依托辖区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将党建活动与文化推广有机结合,成功举办“粽情祈福·乐龄安康”“银发先锋聚党心·艺润邻里庆七一”等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文创展示、民俗体验等形式,丰富夜市文化内涵。同步推出的“夜时光·YEAH拾光”主题活动中,民族服饰巡游、非遗展示、美食体验等项目广受好评,使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深刻感受西宁独特的人文魅力。饮马街街道以“党建+夜经济”的创新实践,有效激活夜间消费潜力,让党建引领成为夜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让高效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风向标”。
打造老年品牌,构建基层治理“银龄”新生态。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探索“老年教育+基层治理”融合发展路径,着力构建“老年教育生态圈”“银龄科普生活圈”与“银龄力量互助圈”,全面提升为老服务品质。构建多元“老年教育生态圈”。以东大街和上滨河路社区舞蹈室、多功能活动室为主阵地,开设民族舞、书法、非洲鼓、合唱、健身功法等5门课程,自今年3月开课以来,已吸引300余名居民参与,累计授课115节,惠及老年人1883人次,课程满意度达96%。同时,紧扣传统节日与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元宵情”“金蛇纳福游园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9场,以民俗体验与文艺演出等形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明和谐社区氛围。拓展科学“银龄科普生活圈”。以东大街社区教学点成功获批青海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为契机,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围绕数字智能、健康养生、防诈骗等主题,开展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科普活动31场,惠及650人次,助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提升生活品质与幸福感。激活共享“银龄力量互助圈”。积极倡导“银发价值”理念,探索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组织30名国企退休职工及辖区居民成立“幸福饮马”银龄志愿服务队,联动辖区久悦慈善协会先后开展基层治理座谈会、“童心未泯护成长、银龄守护伴童行”暑期防溺水宣传等5场活动,以专业社工带动银铃志愿者鼓励老年人发挥专业特长与经验优势,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温暖的“银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