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中区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精准资助、应助尽助”为核心目标,严格按照《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教育厅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完善部分学生资助及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青财教字〔2024〕1721号)文件及相关学生资助政策要求,统筹推进各项资助政策落地见效。现对2024年学前教育阶段及义务教育阶段等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总结。
一、城中区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学校21所。其中,小学18所(北大街小学含凤临校区、阳光小学含1个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区属中小学共524个班级(小学481个,初中43个),在校生25082人(小学23394人,初中1688人)。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45所(其中公办园20所),专任教师813人,在园幼儿10118人。
二、城中区学生资助总体情况
2024年春季学期学前一年享受资助幼儿数2559人,受助资金102.36万元;学前三年受助幼儿203人,受助资金13.2万元。2024年秋季学期学前一年享受资助幼儿数2378人,受助资金95.12万元;学前三年受助幼儿208人,受助资金13.52万元。全年学前阶段合计发放资助金224.2万元。
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享受脱贫家庭学生445人,受助资金14.1万元;享受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127人,受助资金4.04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学生237人,受助资金7.58万元;享受孤儿资助2人,受助资金0.06万元;享受残疾人子女资助383人,受助资金12.29万元;享受脱贫不稳定学生1人,受助资金0.03万元;享受特困供养学生6人,受助资金0.19万元;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共计1201人,发放助学金38.29万元。
2024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41人,合同541笔,资金700.24万元。同时顺利完成每年贫困大学生新生入学、滋蕙计划等其他资助项目。各项专项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不存在截留、
挤占、挪用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主要做法
一是学思践悟,引领工作“强根基”。区教育局依托八点半课堂、红烛先锋大讲堂平台以大家一起学或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资助政策的学习解读,深入抓好贯彻落实,坚持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不断推动工作理念、机制和方法创新,推进资助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提高资助工作质量。
二是精准滴灌,构建资助“立交桥”。构建“区级-校(园)”资助信息系统管理闭环,落实层级主体责任,形成数据在网、人在格上的闭环管理机制,从而提升系统填报和审核效率。校(园)层面,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实行校(园)专人负责审核、分类、申报前期工作,校(园)长监督复审的责任制,确保上报数据无误。区级层面,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不定时对各校(园)资金发放、档案建立等各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对检查出的问题督导责任学校及时整改。
三是阳光护航,筑牢监管“安全网”。城中区教育局始终将资金安全作为资助工作生命线,构建“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制度,设立资助资金专户,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将资助资金直接发放至学生“一卡通”账户,确保“应发尽发、不截不扣”。
四是多维联动,织密宣传“服务网”。城中区教育局运用“线上+线下”宣传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依托西宁城中教育公众号、QQ群、钉钉群等新媒体转发国家、省市资助相关政策,确保信息畅通。同时,积极号召各学校、幼儿园通过班会、宣传栏等对受众群体针对性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确保政策知晓率。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一是基层校(园)资助工作人员更换频繁,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可能影响资助资料统计上报效率。二是发放资助金要求使用学生名下“一卡通”并完成激活工作,由于受资助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及学前阶段学生(幼儿),但家长因工作等客观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完成激活工作,对按时发放到位产生一定影响。下一步,城中区教育局将持续通过政策精准化、管理动态化、模式创新化、监管严格化等举措,构建起“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资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学生公平受教育机会。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
2025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