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保局行政权力岗位责任 |
序号 |
行政权力项目类别及名称 |
实施对象 |
承办机构 |
公开范围 |
收费(征收)依据及标准 |
前置条件 |
承诺时限 |
追责情形及依据 |
其他 |
一 |
行政许可(1项) |
1 |
污染物排放(含临时)许可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14个工作日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五条第二款:“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审核本行政区域内向该水体排污的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对不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发给排污许可证;对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发给临时排污许可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制定。” |
|
二 |
行政处罚(103项) |
1 |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2 |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3 |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4 |
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5 |
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6 |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或公民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7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8 |
拒绝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9 |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10 |
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11 |
未按照规定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12 |
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记录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13 |
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或者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14 |
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15 |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16 |
向水体排放违规废物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公民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17 |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18 |
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19 |
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采取有关应急措施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20 |
企事业单位违法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21 |
企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重点水污染排放情况的处罚 |
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22 |
在湟水流域工业园区外新建、扩建有色金属冶炼、印染以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等建设项目,且改建项目未减少水污染排放量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23 |
在湟水流域新建水电站以及造纸、鞣革等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24 |
未对各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进行安全处置,随意堆放和弃置或者排入水体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25 |
湟水流域沿河餐饮服务经营者未安装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随意倾倒污水或者将污水直接排入水体的处罚 |
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26 |
据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27 |
未取得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进行机动车船排气污染检测的,或者在检测中弄虚作假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28 |
新建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29 |
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工业固体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30 |
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未建设贮存的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未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31 |
将列入限期淘汰名录被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32 |
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33 |
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34 |
擅自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35 |
未采取相应措施,造成工业固体废物扬散、流失、渗漏或者造成其他环境污染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36 |
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37 |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未建成、未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38 |
拒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的处罚;拒不改正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39 |
从事畜禽规模养殖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集、贮存、处置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40 |
尾矿、矸石、废石等矿业固体废物贮存设施停止使用后,未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规定进行封场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41 |
不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等行为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42 |
危险废物生产者不处置其产生的危险废物又不承担依法应当承担的处置费用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43 |
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44 |
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45 |
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或重大事故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46 |
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擅自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47 |
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48 |
处理企业未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或者未开展日常环境监测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49 |
将未完全拆解、利用或者处置的电子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列入名录(包括临时名录)且具有相应经营范围的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从事拆解、利用、处置活动等行为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50 |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变更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和住所的,未自工商变更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变更手续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51 |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改变危险废物经营方式,或者增加危险废物类别,或者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原有危险废物经营设施,或者经营危险废物超过原批准年经营规模20%以上,未重新申请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52 |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继续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未于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个工作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换证申请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53 |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终止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未对经营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或者未妥善处理未处置的危险废物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54 |
伪造、变造、转让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55 |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不按照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告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情况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56 |
领取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未与处置单位签订接收合同,或者未将收集的废矿物油和废镉镍电池在90个工作日内提供或者委托给处置单位进行处置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57 |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被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经整改仍不符合原发证条件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58 |
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等行为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59 |
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环境保护、卫生要求等行为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60 |
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的,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61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62 |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阻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或者不配合执法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63 |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处置医疗废物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64 |
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活动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65 |
转让、买卖医疗废物,邮寄或者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的处罚。承运人明知托运人违法运输医疗废物,仍予以运输的,或者承运人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工具上载运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66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67 |
无危险废物出口核准通知单或者不按照危险废物出口核准通知单出口危险废物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68 |
未按规定填写转移单据的处罚;未按照规定运行转移单据的处罚;未按照规定的存档期限保管转移单据的处罚;拒绝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转移单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69 |
未将有关信息报送国务院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未抄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70 |
拒绝或者阻碍环境保护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罚;未取得登记证或者不按照登记证的规定生产或者进口新化学物质的处罚;加工使用未取得登记证的新化学物质的处罚;未按登记证规定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处罚;将登记新化学物质转让给没有能力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加工使用者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71 |
未按规定向加工使用者传递风险控制信息的处罚;未按规定保存新化学物质的申报材料以及生产、进口活动实际情况等相关资料的处罚;将以科学研究以及工艺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为目的生产或者进口的新化学物质用于其他目的或者未按规定管理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72 |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在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时,未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对厂区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检测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73 |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在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时,未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报告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74 |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未将环境恢复方案报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同意进行环境恢复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75 |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未将环境恢复后的检测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76 |
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77 |
拒报或者谎报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78 |
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79 |
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80 |
对企事业单位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81 |
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82 |
建筑施工单位违法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的集中区域内,夜间进行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83 |
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或者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的,或者其经营管理者未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84 |
不按照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中文警示说明;不按照规定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制定事故应急计划或者应急措施;不按照规定报告放射源丢失、被盗情况或者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85 |
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按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86 |
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未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未报请重新审核,擅自开工建设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87 |
试生产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88 |
建设项目试生产超过3个月,建设单位未申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89 |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90 |
排污者未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91 |
排污者以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减缴、免缴或者缓缴排污费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92 |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者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93 |
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94 |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禁止养殖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处罚 |
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95 |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进行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96 |
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者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也未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即投入生产、使用,或者建设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未正常运行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97 |
将畜禽养殖废弃物用作肥料,超出土地消纳能力,造成环境污染;从事畜禽养殖活动或者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活动,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畜禽养殖废弃物渗出、泄漏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98 |
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99 |
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储存的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散发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向水体或其他环境倾倒、排放畜禽废渣和污水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100 |
危害生活饮用水水源;造成地下水或者土壤重金属环境污染;因危险废物扬散、流失、渗漏造成环境污染;造成环境功能丧失无法恢复环境原状;其他造成固体废物或者液态废物严重污染环境情形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 1996.3.17)第55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第56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57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58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59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60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61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62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101 |
造成废弃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环境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102 |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规定作出吊销或者收缴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103 |
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设施的处罚 |
|
|
|
|
|
|
|
226 |
转让、买卖医疗废物,邮寄或者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或者违反《条例》规定通过水路运输医疗废物的处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
三 |
行政强制(无) |
四 |
行政征收(征用)(共1项) |
1 |
排污收费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环境保护法》第43条、《水污染防治法》第24条、《青海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项目目录(第2批)》环境保护收费第1项。 |
无 |
30个工作日 |
依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 号2003.1.2)第2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挪用公款罪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费的;(二)截留、挤占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或者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三)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
|
五 |
行政收费(无) |
六 |
行政给付(无) |
七 |
行政裁决(共1项) |
1 |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调解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有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
|
(八) |
行政确认(共3项) |
1 |
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复核决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 号2003.1.2)第2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挪用公款罪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费的;(二)截留、挤占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或者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三)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
|
2 |
连续环境违法行为认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七章第五十五——六十二条的相关规定追责 |
|
3 |
环境污染纠纷的认定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环境监测机构及环境监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一)未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从事环境监测活动的;(二)拒报或者两次以上不按照规定的时限报送环境监测数据的;(三)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的;(四)擅自对外公布环境监测信息的。 |
|
(九) |
行政奖励(共1项) |
1 |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
事业单位、个人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8号 2010.1.19)第76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案件评查或者其他方式评议行政处罚工作。对在行政处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可依照国家或者地方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
|
十 |
行政检查(共1项) |
1 |
对管辖范围内的排位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抽查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第六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十一 |
行政监督(共23项) |
1 |
环境监察机构负责对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进行监督检查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有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
|
2 |
对辐射工作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2008.11.21)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向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单位颁发许可证或者批准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单位进口、转让放射性同位素的;(二)发现未依法取得许可证的单位擅自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三)发现未经依法批准擅自进口、转让放射性同位素,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四)对依法取得许可证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不予查处的;(五)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监督管理工作中有其他渎职行为的。 |
|
3 |
负责本行政区域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562号,2009.9.14)第49条规定: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履行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依照本条例规定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二)发现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不依法处理的;(三)未依法履行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事故应急职责的;(四)对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实施监测收取监测费用的;(五)其他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 |
|
4 |
对本行政区域内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27号2005.8.30)第21条规定: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5 |
对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出口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危险废物出口核准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47号,2008.1.25)第28条规定:负责危险废物出口核准管理工作的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6 |
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主席令 第77号1996.10.29)第63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7 |
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监管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 第643号,2013.11.11)第3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8 |
对新化学物质生产、加工使用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7号,2010.1.19)第49条规定:违反本办法规定:从事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9 |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监督检查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主席令第77号)第35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第36条 “三同时”制度是中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违反这一制度时,根据不同情况,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是建设项目涉及环境保护而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擅自施工的,除责令其停止施工,补办审批手续外,还可处以罚款;如果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并处罚款;如果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强行投入生产或使用,要追究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如果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又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以罚款。 |
|
10 |
本行政区域内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号2013.9.27修订)第50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单位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完成水环境保护目标,造成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二)违反产业政策和本条例规定核准、审批建设项目的;(三)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核准、审批建设项目的;(四)违法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五)未依法履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六)其他未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形。 |
|
11 |
对本行政区域内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27号2005.8.30)第21条规定: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12 |
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 第32号2000.4.29)第65条规定: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13 |
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8号 1997.3.25 )第31条规定: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泄漏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技术和业务秘密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14 |
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40号,2007.9.2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40号,2007.9.27)第18条规定: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15 |
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号2013.9.27修订)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单位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完成水环境保护目标,造成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二)违反产业政策和本条例规定核准、审批建设项目的; (三)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核准、审批建设项目的;(四)违法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 (五)未依法履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六)其他未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形。 |
|
16 |
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2003.6.16)第43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处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时未及时采取减少危害措施,以及有其他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17 |
对本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进口环境管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12号 2011.4.8)第50条规定:进口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人员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18 |
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9号 2014.4.24)第68条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三)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八)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
|
19 |
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9 号2003.1.2)第2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挪用公款罪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费的;(二)截留、挤占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或者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三)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
|
20 |
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 第643号,2013.11.11)第3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21 |
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 第449号2005.9.14)第50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向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单位颁发许可证或者批准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单位进口、转让放射性同位素的;(二)发现未依法取得许可证的单位擅自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三)发现未经依法批准擅自进口、转让放射性同位素,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四)对依法取得许可证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不予查处的;(五)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监督管理工作中有其他渎职行为的。 |
|
22 |
对本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 第31号2004.12.29)第67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二)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的;(三)有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的。 |
|
23 |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监管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408号)第30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向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单位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二)发现未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三)对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不予查处的;(四)在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工作中有其他渎职行为的。 |
|
十二 |
其他行政权力(共3项) |
1 |
环境信访 |
社会组织或公民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50个工作日 |
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有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
|
2 |
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保局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第21条规定: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3 |
夜间建筑施工连续作业报告备案 |
事业单位、企业 |
环境保护监察大队 |
向社会公开 |
无 |
无 |
无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主席令 第77号1996.10.29)第63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