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反复筛选,省委、省政府最终确定了就业促进、教育提质、住房保障、敬老扶幼等10类45项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
据介绍,在安排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时,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指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精准发力补齐民生短板,科学谋划改善民生福祉,统筹推进逐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了解,为确保今年的民生实事工程更加贴近民意,符合群众意愿,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拓宽项目征集面。在坚持发布省长公开信和向各地各部门征求意见的同时,将人大、政协和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以及督查、审计和信访反映的集中民生问题纳入项目征集范围,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提出年度目标任务。更加注重群众集中诉求。在继续落实好我省既有民生政策的基础上,增加制度设计、政策落实、资源配置、服务方式转变等群众呼声较高民生事项的比重,切实打通民生福祉“最后一公里”。通过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项目建议,共收到意见建议432条,其中:通过互联网和报纸发布省长公开信收到242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干部群众集中反映事项39条;市州政府和省级各部门反馈建议139条;梳理审计、督查、信访反映的突出民生问题12条。
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具体项目内容
(一)就业促进工程。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就业重点群体和企业职工、农牧区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通过实施“巾帼家政培训工程”、开展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支持培养一批优秀家政服务队伍。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次。探索整合各领域创业孵化载体,推动孵化服务资源交互共享。
(二)教育提质工程。新建、改扩建21所幼儿园,采取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巡回走教等多种形式,优化幼儿教育资源布局,推进部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逐步改善入园难问题。推进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支持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开工建设45所义务教育学校项目。支持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各建设1幢学生宿舍楼,进一步满足扩大招生规模后学生住宿需求。支持20所职业院校打造特色优势专业。
(三)住房保障工程。推进化解一批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问题。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属地监管,严厉打击未明码标价、房屋租赁价格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价格违法行为,切实保障购房、租房群众合法权益。实施(开工)5.15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按照居民自愿的原则,统筹推进户内水电暖管网改造。强化公租房准入分配运营管理,加大实物保障力度,为6753户城镇住房困难群体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开工建设4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综合改善工程项目。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接房屋网签备案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为群众办理住房金融业务提供便利。
(四)健康青海工程。加快推进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项目,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做细做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特殊人群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争取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推进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行动,通过免费药物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实现新发包虫病患者救治全覆盖。开展结核病重点人群筛查1.5万例,规范管理治疗结核病人3000人。实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项目,科学设置多样化体检项目种类。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652批次、风险监测969批次、评价性抽检379批次。继续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切实减轻职工群众医疗负担。调整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保障机制。加大药品集中采购力度,增加集中招采药品品种,进一步挤压药价虚高水分,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五)敬老扶幼工程。新建、改扩建30个农村幸福互助院。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通过传统服务和智能创新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推动开办托育服务机构,实现有托育机构的市州达80%以上。为32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分别为1万名、2000名和2300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托养服务和实用技术培训。救助300名城乡特困“两癌”患病妇女。
(六)乡村发展工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过渡期内各项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295个“高原美丽乡村”、3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和农村公路养护等项目。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措施,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开工)10个“美丽城镇”,创建5个省级森林城镇。通过清洁取暖省级奖补资金,引导推进三江源地区清洁取暖绿色环保项目。在海东市和三江源地区推广安装电热炕4000张。
(七)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演出700场次。为全省农牧区108万套直播卫星地面接收户用设施设备提供维护服务。推动全民健身,按照资金投向,建设健身步道等体育基础设施。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20个,推介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8条。加强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打造精品旅游项目。
(八)便民畅通工程。实施公路桥梁安全防护工程,推进G6马场垣至平安、平安至西宁、倒淌河至共和等路段桥梁混凝土护栏和钢护栏过渡连接项目。通过建设改造公共停车泊位、在小区集中的路段实行差异化临时停车等措施,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推动新增停车泊位3090个。推进全省城市(镇)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方便群众出行,建设改造信号控制系统56套、非现场执法系统55处。
(九)绿色兴农工程。实施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85%、82%和90%。实施生猪等重要农畜产品扶持政策,巩固农畜产能,持续做好保供稳价。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农牧民补助奖励、耕地地力补贴等惠民政策,规范发放流程、信息核对和登记备案制度,切实保障农牧民合法权益。
(十)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为群众诉求反映、矛盾纠纷等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以推进维稳安保、社会综合治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工作为重点,加快建设“雪亮工程”省级平台和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升视频监控实战应用和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物业管理政策措施,探索推行住宅星级物业服务收费机制,逐步解决物业服务“质价不符”等问题。推进快递企业标准化建设,通过新增社区快递包裹服务站点、完善农村快递服务网络等措施,提升快递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