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索 引 号:  2022071800012  发文字号:  城中政发〔2022〕22号
 发布机构:  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  公文时效: 
 主题分类:  信息公开  发布日期:  2022-09-05
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中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总寨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城中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8日

城中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学素质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着力提升全区公民科学素质,结合区情实际,制定城中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聚焦打造“高地”、建设“四地”,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科普服务为重点,着力构建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科学素质建设格局,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不断筑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群众基础和人才基础,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中央活力区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创新支撑。

(二)基本原则

突出科学精神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坚持协同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激发学校、企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完善制度机制。探索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突出价值导向,创新组织动员机制,扩大交流合作,落实政策法规保障,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强化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全区科学素质建设中的问题和短板,围绕新时期科学素质建设重点,找准突破口,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推动科学素质建设取得实效。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14%。“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条件保障、考核评价等工作体系更加健全,科普资源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城乡、群体间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得到明显改善;科普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6项提升行动。

1.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中小学教育全链条。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激励青少年从小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升科学教育水平和科普工作。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开齐开足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定期开展科学学习质量监测,督促指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断提升科学教育水平。加大小学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牧区倾斜力度,指导农牧区学校按国家要求开设科学课,建立农牧区科学教育实践基地,不断拓展科学教育途径和资源。

——实施科技创新人才育苗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依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平台,深入挖掘“小小科学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创新开展英才计划、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工作,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

——促进校内外科学教育有效衔接。依托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协调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放优质科学教育互动资源,落实促进小学科普工作办法,建立校外科技教师队伍,鼓励学校邀请科学家、气象专家、医疗卫生人员、工程师等科技工作者担任兼职科技教师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和生理卫生、自我保护、气象灾害防御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知识产权进校园等科学教育活动,实现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广覆盖,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探索建设一支校外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引进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充分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开展馆校合作行动,引导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少儿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体验活动。深入开展“科普大篷车漂流”“流动科技馆”活动。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培训,加大对小学科学、数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线上线下培训力度,每年培训科学类教师不低于30名。实施农村科学教师培训规划,强化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

牵头部门:区教育局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团区委、区妇联

2.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建立村(社区)科普小组,组织科技工作者、专家咨询服务团队、乡土专家、科技志愿者和基层群团工作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层党群活动中心、农村科普阅览(活动)室、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大喇叭”等各种农村服务阵地和设施,大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保护耕地、高效种养殖等知识教育宣传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宣讲活动,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大讲堂”“科普六进”、科普之冬、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等基层科普活动。

——培育高素质农民骨干队伍。实施中国科协、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政府部门协同配合,进一步完善镇(办)村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到2025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500人(次)。开展“星火培训”,每年培训农民200人(次)。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扶持发展各类农村电商。实施返乡大学生务农从牧帮扶计划。鼓励返乡回村大学生担任村官或领办合作社,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三农”工作队伍。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举办新时代农牧民技能大赛、网络科学素质竞赛、乡土人才创业创新大赛等,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大力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推进“益农信息社”和“农家书屋”建设。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通过大力实施“三乡工程”,积极开展各类科技科普活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联系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服务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利用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载体,开展技术指导、创业辅导、技能培训等科技服务。支持农牧区技术服务单位、专业技术协(学)会、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开展科技示范,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速农村实用技术及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民宗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

3.企业家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提高企业家和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企业家和产业工人队伍。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工会、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协同开展“中国梦·劳动美”“西宁工匠”“巾帼建功”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增强爱国、创新、诚信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拓展视野,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科技相关部门要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提升技术工人的技能。实施“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十四五”时期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次)以上。以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抓手,围绕全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点行业和领域组织产业工人开展劳动技能大赛、科技创新比赛、岗位能手大评比等活动,为产业工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命名一批“技能状元”“技术明星”“技术能手”,激励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着力提升技能技术水平。组织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发挥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构筑高技能人才培育阵地。

——深化职业技能与培训创新融合。鼓励企业家培养、引进、使用实用型、创新型职业技能人才,广泛开展新职业、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突出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创新教育和培训模式,利用网上培训学习平台,开辟职工技术技能学习培训线上线下双通道。举办城中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骨干人才培训。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等,建立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等主题科普活动,培养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区总工会、区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区民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团区委、区妇联

4.妇女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提高科学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崇尚科学的良好家风。

——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妇女科学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分层次对城镇农村妇女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形成常态化教育宣传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生活、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中,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的重要作用,引领家庭形成学科学、懂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生活方式。

——实施妇女技能培训计划。持续深化“巾帼创业创新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活动,深入实施“女性素质提升行动”,开展“青绣”、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倾力打造“青绣——江源巧姑”工坊,培养巾帼建功标兵、致富女带头人、金牌月嫂等,引导农民争做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新型农业生产管理能手。

——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鼓励、支持女企业家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和高原特色农业、青绣产业等领域创业创新、施展才能。通过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支持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创新。为女性科技人才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环境,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参与科技交流合作,更好发挥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决策咨询、科研技术攻关中的作用。

牵头单位:区妇联

责任单位:区民宗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

5.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加强家庭、社区、社会协同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的能力。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养老服务机构、社区科普大学等机构,积极开展“科普大讲堂”活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普及智能手机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供基本防护策略,积极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和电信诈骗。在医疗、金融等领域,提升对数字信息弱势老人的数字包容,维护老年人使用现金等传统支付方式的权利。积极开发智慧养老应用管理系统,打造“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的“幸福养老”平台。构建智慧养老社区5个、智慧养老院1个,打造具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的养老机构2个。

——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创新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之家、养老院、老年大学、科普活动室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科协组织、民政部门要积极支持老年人参加各类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组建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发挥老科技专家在社区、农牧区、青少年科普中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走进社区重点针对心灵孤独、日常生活无人照料等高龄老人面临的主要困境,采取“多带一”结对帮扶的方式,为高龄老人提供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等服务。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网信办、区民宗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区妇联、区残联

6.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牢固树立科学执政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增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等内容的学习,切实找准新发展理念转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落实“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精神,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将科学素质纳入党校(行政学院)重点主体班次教学内容,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青海干部网络学院、“信仰的力量”手机APP、学习强国西宁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手段,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领导干部应带头参与科普讲座、科普活动。大力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素质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在领导干部考核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组织人事部门要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年度考核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

责任单位: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重点工程。

1精品科普工程

——打造生态科普品牌。优化生态空间,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共同守护地球“第三极”,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上走在前列,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城市典范,实现绿色发展新跨越。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构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普及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科普新知。围绕“美丽中国”建设,以“六五”环境日、“世界水日”、防灾减灾宣传周、低碳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为契机,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深化省情、市情、区情和生态地位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环保理念。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六进”——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网络等活动,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普及环保科普知识。加强环保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组织青少年、社区居民参观环保仪器设备、污水处理厂等,倡导低碳、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及时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通报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及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积极打造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类科普教育基地,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生态环境特色的环保科普设施公众开放单位,组织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环保科普参观、学习、交流等活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良好风尚。

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局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区教育局、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

——持续开展应急科普。不断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应急部门牵头建立应急科普协同机制,建设应急科普专家库,常态化条件下,组织相关部门定期会商,储备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持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疫情防控等应急科普主题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突发事件状态下,强化跨部门密切协作和媒体沟通协调,及时开展应急科普工作,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完善应急科普综合服务设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集聚资源和渠道,推动建设重大公共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平台,做好权威发布、专家咨询、线上传播、线下服务、专题宣传等相关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力度,力争5年内实现全区应急管理干部应急知识培训全覆盖。

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

责任单位: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深入开展健康科普。卫生健康部门要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强化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卫生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强化媒体合作,拓宽健康科普平台,依托城中区卫生与健康公众号等卫生健康行业宣传教育阵地载体,发动科普信息员,面向公众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合理膳食、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安全用药等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强化手段和形式创新,通过图文、公益广告、微视频等各种形式,强化健康科普的生动性、有效性。加强高原转化医学知识普及和成果推广。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七进四送”健康教育活动不少于50场次,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5年达到20%。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责任单位: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科技部门引导科技计划(工程、专项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将科普工作纳入相关科技创新基地考核,开展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成果科普服务评价,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在科技研发项目、人员岗位聘任、研发实绩考核中增加科普任务、增设考核指标。鼓励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企业研发中心、农业科技园等建立科普宣传阵地,定期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支持科普产品的研发,探索“产业+科普”模式。

——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传媒、专业科普组织合作,开发科普资源,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引导和支持学会发挥人才和学术优势,实现科技资源科普化。拓展科研平台科普功能,普及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指南,加强科普工作的指导。鼓励大科学装置(备)拓展科普功能,推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和社会责任。人社、科技、科协等部门出台激励政策,聘请科普专家、乡土专家,成立科普讲师团,常态化开展科普工作。鼓励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科学家精神,坚守社会责任,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把科学原理、技术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科普知识和科普资源,通过宣传教育、能力培训、榜样示范等增强科技人员的科普能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

牵头单位:区文体旅游科技局

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

3.科普设施建设工程

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

——推进科普场馆建设。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动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与发展,充分利用青海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资源优势,探索科技馆与博物馆、文化馆等融合共享。完善数字公共文化建设,加快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提高科普服务质量和能力,推进符合条件的科普场馆免费开放。

——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提升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促进各类公园、景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设置科普内容,强化科普教育服务功能。加大“基层科技馆”“科普画廊”建设力度,丰富优化基层科普资源,培育发展科技场馆类、公共场所类、教育科研类、生产设施类、信息传媒类科普教育基地,到2025年,建成“基层科技馆”3个、“科普画廊”10个,培育命名科普教育基地3个。省、市、区三级联动建设企业、农村、社区、学校科普家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科普需求,着力创建群众欢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阵地,推动科普活动常态化开展。

——完善科普教育阵地激励机制。完善各类科普阵地、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分级评价制度,规范科普教育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管理,构建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开展绩效评价,加强科普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覆益率和利用率。加强流动科普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推动社会化运行模式。积极开展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漂流活动,推动流动科技馆巡展全覆盖。政府要引导和扶持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建设,资助科普基础设施创新升级。

牵头单位:区科协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

4.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泛在、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加大科普创作支持力度。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支持科技成果普及、卫生健康等重大选题开展科普文艺创作,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科普产品研发深度融合,开发具有中区特色、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双语栏目、频道和视频。鼓励企业科技社团开展科幻、动漫、视频等科普创作。

——加强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建设。加强“互联网+科普”工作,加速科普直播、科普视频等新载体新形式的推广应用,打通科学传播“最后一公里”,重点宣传科普新知。推动图书,报刊、音像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上深度融合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推动智慧科普建设。统筹科普内容建设和传播渠道,打造突出地域特色的科普品牌,满足公众多样性、个性化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以推进现代科普场馆建设为目标,利用现代网络手段,进一步完善升级科普场馆信息化建设。

牵头单位:区科协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网信办、区发展改革和工业和信息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

5.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

——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基层科学素质纲要组织工作体系建设,确保纲要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牵头部门统筹工作。推进“3+1”工作提质增效,吸纳医院院长、中小学校长、农技站站长代表在区科协组织领导机构兼职挂职。探索拓展“3+1+N”模式,吸纳企业负责人、司法所长等基层科技人员加入科协组织。推进完善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建设、探索建立企业科协组织,加强学会(协会、研究会)建设。依托农业合作社、农业技术协会、联合会等基层组织开展科普工作,增强基层科协依靠、动员、组织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乡镇和村一级,采取群团协同化方式落实工作。

——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社区科普大学试点工作,将基层科普工作融入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动员学校、医院、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完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打造“科普大讲堂”,大力挖掘科技资源,深化科普内容。探索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动。

——实施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全国、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群团协同化“科普家园”建设,拓展科普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基层科普展览展示资源共享机制。实施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项目。深入实施青海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提升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培育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社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国科普日、世界气象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普六进”(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寺庙)等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

——加强基层科普队伍建设。依托基层各类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中小学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等担任科普宣传骨干,实现乡村、社区科普宣传全覆盖。鼓励学校、农技推广、企业设立科普岗位。壮大科技志愿者、科普信息员、科技辅导员、乡土专家、科普专家队伍。

牵头单位:区科协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区政府负责领导本地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工作,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关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区科协要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协调作用,协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务的落实。

(二)完善推进机制。完善交流机制,聚焦打造“高地”、建设“四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积极借鉴各县区的成功经验,围绕提升科学素质,丰富交流合作内容,提升开放交流水平。完善激励机制,对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完善督查、通报、会商机制,针对科学素质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机制,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科学素质建设能力监测评估,精准传导责任压力。

(三)加大经费保障。各部门要根据所承担的重点任务,统筹考虑和落实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区政府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十四五”期间,区级年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5元以上,且不得低于“十三五”末人均科普经费投入水平。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大力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科普模式。

(四)狠抓任务落实。每年制定年度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点任务和分工,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2023年,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期评估,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落实;2025年,组织开展全面督查,对“十四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配合中国科协及省、市纲要办开展监测评估工作,继续推进组织实施工作。

附件:《城中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活动汇总表

附件

《城中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活动汇总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牵头单位

1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

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激励青少年从小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区教育局

2

科技创新人才育苗计划

依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平台,深入挖掘“小小科学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创新开展英才计划、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工作,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

区教育局

3

科普进校园

建立校外科技教师队伍,鼓励学校邀请科学家、气象专家、医疗卫生人员、工程师等科技工作者担任兼职科技教师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和生理卫生、自我保护、气象灾害防御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知识产权进校园等科学教育活动,实现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广覆盖,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区教育局

4

新科技知识培训

加大对小学科学、数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线上线下培训力度,每年培训科学类教师不低于30名。

区教育局

5

科普宣传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层党群活动中心、农村科普阅览(活动)室、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大喇叭”等各种农村服务阵地和设施,大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保护耕地、高效种养殖等知识教育宣传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宣讲活动,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大讲堂”“科普六进”、科普之冬、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等基层科普活动。

区文体旅游科技局

6

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

进一步完善镇(办)村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到2025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500人(次)。开展“星火培训”,每年培训农民200人(次)。

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

7

新时代农牧民技能大赛

网络科学素质竞赛

乡土人才创业创新大赛

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举办新时代农牧民技能大赛、网络科学素质竞赛、乡土人才创业创新大赛等,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大力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

8

中国梦•劳动美

西宁工匠巾帼建功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区总工会

区妇联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9

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

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十四五”时期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次)以上。以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抓手,围绕全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点行业和领域组织产业工人开展劳动技能大赛、科技创新比赛、岗位能手大评比等活动,为产业工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0

职业技能融合培训创新

创新教育和培训模式,利用网上培训学习平台,开辟职工技术技能学习培训线上线下双通道。举办城中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骨干人才培训。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等,建立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等主题科普活动,培养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1

巾帼创业创新行动

乡村振兴巾帼行动

科技创新巾帼行动

深入实施“女性素质提升行动”,开展“青绣”、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倾力打造“青绣——江源巧姑”工坊,培养巾帼建功标兵、致富女带头人、金牌月嫂等,引导农民争做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新型农业生产管理能手。

鼓励、支持女企业家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和高原特色农业、青绣产业等领域创业创新、施展才能。通过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支持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区妇联

12

科普大讲堂

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养老服务机构、社区科普大学等机构,积极开展“科普大讲堂”活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普及智能手机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供基本防护策略,积极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和电信诈骗。

区民政局

13

健康大讲堂

老年健康宣传周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充分利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之家、养老院、老年大学、科普活动室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

区卫生健康局

区民政局

14

科学素质教育培训

将科学素质纳入党校(行政学院)重点主体班次教学内容,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青海干部网络学院、“信仰的力量”手机APP、学习强国西宁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手段,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领导干部应带头参与科普讲座、科普活动。大力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素质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区委组织部

区委党校

15

科普宣传教育

围绕“美丽中国”建设,以“六五”环境日、“世界水日”、防灾减灾宣传周、低碳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为契机,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环保理念。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六进”——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网络等活动,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普及环保科普知识。组织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环保科普参观、学习、交流等活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良好风尚。

区生态环境局

16

应急科普宣传培训

持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疫情防控等应急科普主题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突发事件状态下,强化跨部门密切协作和媒体沟通协调,及时开展应急科普工作,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力度,力争5年内实现全区应急管理干部应急知识培训全覆盖。

区应急管理局

17

健康科普

强化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卫生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面向公众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合理膳食、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安全用药等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图文、公益广告、微视频等各种形式,强化健康科普的生动性、有效性。加强高原转化医学知识普及和成果推广。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七进四送”健康教育活动不少于50场次。

区卫生健康局

18

科普宣传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国科普日、世界气象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普六进”(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寺庙)等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

区文体旅游科技局


上一条: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中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城中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40 (青ICP备190004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1030005
网站联系电话:6271091  劳动保障维权电话:6163883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8236019  城中区统计违法举报邮箱:czqtjwf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