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头条新闻: · 城中区:坚持“六办”服务打造高效便民政务服务环境    2024-12-16     · 城中区组织召开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大会    2024-12-13     · 王卫东在城中区开展接访下访工作时强调 依法依规依程序尽力满足群众合理诉求    2024-12-13     · 【区委书记谈节水】解好时代“水方程” 答好全民“节水卷”    2024-12-11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城中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乡村振兴>>正文

关于2023年城中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报告

2023-10-13 09:27  点击:[] 来源: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2023年城中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城中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区级乡村振兴“七大行动”实施细则,紧密围绕“稳粮保供、产业增效、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主体培育、科技支撑、改革创新7项重点工作任务,全区农牧业发展稳中向好、农村环境稳固提升、农民增收稳中有进。

一、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我们聚焦“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要义,通过强化工作协调机制、分析调度工作进度、宣传引导政策,激活工作组织领导功能。一是持续发挥城中区推进乡村振兴“七大行动”暨“三乡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协调联络功能,推动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组织推动、社会动员、要素保障、考核评价、工作报告、监督检查等机制。二是组织召开2023年度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学习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分享政银企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安排部署全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组织召开2023年城中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暨项目进度推进会议,调度分析各部门各单位乡村振兴工作实绩及项目谋划进展,通过制定《城中区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清单》《城中区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清单》,印发《城中区2023年乡村振兴“七大行动”实施方案》,形成“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重点任务分工格局。三是加强干部政策理论自身建设,通过制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农村宣讲方案》引导涉农经营主体,把“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中央一号文件新部署新要求传递到基层一线和群众身边,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持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目前,已在城中区在线、新华网、中国农业网等多家媒体发布信息28期。

(二)扎实推进稳粮保供行动。我们铭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政治含义。2023年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14771.48亩(小麦7533亩,青稞1190亩,马铃薯1861亩,油菜2942亩,蔬菜与其他作物1245亩),同比增加2%。眼下正值秋收季节,农作物收割面积达11200亩,完成率超过70%。青稞亩产200公斤,小麦亩产300公斤,油菜250公斤,总产量较上年预期同比增长15%。同时,畜牧业也迎来稳步增收,肉、蛋、奶的产量分别达到263吨、94吨、389吨,同比增幅分别为2%,1%,1%,养殖户265户,各类畜禽存栏总计49129头(只、羽),基本与上年持平,全区消毒面积达17.353万㎡防疫密度达到100%。总体而言,前三季度,全区农牧业迎来稳步增收主要得益于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主动对接青海威思顿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互助分公司为全区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协调马铃薯优质种子175吨。二是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服务功能,大力开展农牧技术指导行动,先后分4批次,选派52人次,赴设施农业温棚、田间地头、养殖场推广马铃薯技术繁育、种子化肥投放标准、田间管理、农兽禁药名录及布鲁氏菌病、口蹄疫等动物疫病防治手段。三是在去年8000亩的基础上,接续实施5000亩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5%,粮食产量同比增加2.5%。四是惠农补贴全部发放到位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8万元,发放一次性种粮补助21699元。依托“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主动对接青海华实集团,以“试种换购”方式,提供各10吨黑青稞、黄青稞绿色优质种质资源,扩大青稞种植面积。六是对接青海富丰裕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西宁春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城中区分公司,申报2023年全省畜牧业项目库8个,推动企业标准化健康发展。七是完成清理渠道65公里,淤泥及杂物17吨等7项清淤工作。同时,联动行业主管部门随机检查涉农企业,抽样检测合格率达100%,组织涉农经营主体召开农牧业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签订27份目标责任书,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三)科学推进产业增效行动。我们坚持“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的总体要求,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多层面突破,全方位发展”的思路,盯前期、推进度、促落地,共谋划农业农村领域项目六大类23个,计划投资4100万元,现已编制完成《王家山设施畜牧业养殖园区实施方案》《城中区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方案》《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第四批)创建方案》等一批项目规划文本。扎实推动涉农项目定位都市城郊型农业发展方位,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供应能力,投资507万元推进城中区旧棚改造建设项目,改造提升日光节能温室标准260栋,现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投资922万元推进城中区41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已完成项目作业设计编制工作。扎实发展本土产业在莫家沟村,以“跳出村庄看村庄”的统筹规划思路,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聚力在宣传引导、打造品牌、突出特色上下足功夫,在原有10家农家乐的基础上,继续投资建设8家农家乐,打造星空屋顶、精品民宿等竞争力较强的特色项目,并成功申报莫家沟村莫府餐饮店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农家经济年均增收50万元,吸引12名能人回乡创业建立露营基地,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游客集散集聚地。在下细沟村,通过流转3个庄廓进行升级装修,打造河湟文化精品民宿旅游接待点,开展沉浸式乡间生活体验活动,全方位提升消费者参与感、体验感、代入感,并通过盘活闲置土地,顺利建成少年实践基地,重点利用寒暑假,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实践教育服务,帮助青少年促进身心健康、提升能力素质。目前,全区3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5个、50—100万元的村6个、20—50万元的村2个、10—20万元的村10个、5—10万元的村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

(四)有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我们立足“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抓点连线向全域覆盖的纵深发展。一压实工作责任促落实制定印发《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层层落实责任,明确整治工作标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健全完善区、镇(办)、村三级书记抓人居环境整治体系,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确保工作有效推进。二是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县级领导率先垂范,主动认领包片包村,下沉干部职工1009人,出动挖机等大型机械100台次,清理杂物1482处,清理畜禽养殖粪污125处,清理垃圾132吨,先后被城中在线、中新网采编报道,掀起千人整治行动大浪潮。同时,先后派出86人次,摸排非正规垃圾堆放点44个,卫生死角62个,向涉农镇办下达区级督办117件,并建立环境卫生前后对比档案,动态跟踪落实整改成效。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正在持续进行,整改合格率达75%,并全面完成问题厕所整改303座任务目标。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38.45万元,实施县道125塘土湾升平公路工程(总寨镇上细沟村、上下野牛沟村)。投资1210万元,实施泉尔湾村、红光村、上细沟村、下细沟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投资938.56万元,实施总寨镇田园综合体上下野牛沟产业路建设项目。投资136万元,实施总南村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投资109万元,实施莫家沟村清洁取暖“煤改电”项目,完成管线敷设183户。加快农村地区通信基站设施建设,以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为抓手,持续优化农村地区4G网络。

(五)压实推进乡村治理行动。我们笃定“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强化村“两委”工作队伍、树立党建品牌形象、加强治安管理等方式,促进乡村治理能力迈向新台阶。是扎实推进换届“回头看”11名县级领导带队联点,26名科级干部深入镇(街道)、32个村进行调研谈话、研究排查,推动问题解决在一线。21个村实现“一肩挑”,32个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75名村干部报读大中专班进行学历提升,年内先后发展党员57名,结合“双帮”工作合理安排全区42个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全区32个村,有力充实乡村振兴工作力量。打造党建品牌树形象。聚焦“一村一品”建设,指导基层党组织打造“奋进莫家沟”“党建引领促发展、幸福和美上下野”等个性化党建品牌,组建总寨镇山水田园党建联盟,有效提升党建示范带动作用,安排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项目启动资金及“三乡工程”工作经费,为上、下细沟、莫家沟等5村安排10万元,给予5000元工作经费保障。三是筑牢乡村发展安全网。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敌对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渗透,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农村警务、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六)积极推进主体培育行动。我们聚焦“涉农经营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单元”,积极搭建融资合作平台,全方位助企暖企,为涉农企业提供服务保障。一是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投资80万元支持西宁雯豪养殖有限公司、青海旭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家主体,提高30%存栏量,扩大再生产面积增加25%,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进一步扩宽青海弘达农民专业合作社核心产品五彩山鸡蛋销路,前三季度销售收入达18万元,成功提级申报为2023年省级示范社。旭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被评为市级“三乡工程”能人回乡先进典型,市级安排2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合作社发展。西宁恒发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加工土豆粉条、自磨面粉、土榨油、香豆、杂面等农产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流通市场,帮助群众增收284万元。二是持续深化担合作做足做好政银企合作后半篇文章,推动8家金融服务企业共同出台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助力城中区惠农礼包”,出台政府贴息、担保资金池建立等特色制度4项。目前,贷款需求单位共计59家,贷款金额1742万元,发放54家农牧业企业贷款1492万元。发挥引领创业带动孵化开展“创业典型分享会”等创新创业活动6场,服务企业87家,基地入孵农村籍创业者4名,带动就业75人。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系列招聘会、“人才夜市”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14场,组织557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946个,达成意向1367人,线上投递简历数445人。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180名城乡劳动力开展农家乐+创业、物业管理员及家政服务员技能培训班,组织青海新东方技工学校150名在校生开展保健按摩师、计算机培训班,组织辖区内25名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七)创新推进科技支撑行动。我们深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核心观点,大力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融入物联网+农业技术及人才队伍建设,让农业产业插上科技之翼。一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在去年8000亩的基础上,接续实施5000亩化肥农药“两减”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15%,有效缓解土壤板结,增强土壤肥力。二是积极引进新品种。依托“引才聚才555计划”项目,引进青海华实青稞生物科技集团研究员杜艳博士团队,通过“试种换购”方式,提供黑青稞、糯青稞等绿色优质种质资源,耕种撂荒地300亩。同时,通过动态掌握新品种与本地适应性,积极引进“437”小麦新品种,试验种植后,颗粒饱满、涨势喜人,亩产达800斤,预计增产20%—30%,探索出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种植经验,推动一产再上新台阶。三是撬动科研院校智力资源。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建民博士针对设施农业节水灌溉、优化种质资源等领域先后派出技术指导团队4次17人(次),推动节本增效,优化产业布局。对接青海大学农业科学院引进蔬菜种质资源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突出油菜、青稞等产业,举办“田间课堂”5期,培训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300人次。先后派出技术指导团队6次共52人(次),提供优质种苗100公斤2万株,并免费提供“五彩油菜”种,解决造景需求。积极引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品质营养研究所副所长段晓亮博士与本土培养领军人才青海天佑德集团技术总监梁锋博士,目前均已通过市级审核。

(八)率先推进改革创新行动。我们认为“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重要意义,探索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农业制度新体系,推进“三农”工作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资源要素配比和重置,目前,已在设施基础、引智引才、产业融合3大领域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在全市率先推动设施蔬菜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着眼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前沿,综合利用总寨塬土地资源,通过积极对接,成功将西宁市城中区设施蔬菜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落户中区。该项目投资1600万元,通过新建四种不同类型高标准温室8栋,建设全省现代化设施农业示范样板基地。目前,已争取到800万元,并完成方案编制工作,为后期进一步推动项目整体开工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二是打造“乡村人才后花园”项目。聚焦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上下联动、左右延伸方式,打破层级壁垒,创建村级需求“点单”、镇办汇总“订单”、职能部门服务“买单”的人才服务机制,汇集多方涉农主体,将返乡就业创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级各类人才纳入人才库,打造“指尖课堂”+田间地头培训结构,形成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农业农村、人社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的组织体系,为农牧民群众发展产业、促进增收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我在中区有亩地活动”推动“共享农场”菜园地认领活动,通过科学划定菜地、采摘体验、社区食堂原料供给地3类农场,并拓展总寨塬21所青少年劳动实践中心社会效益,主动对接野外拓展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等4家社会组织,融入“蔬菜的遗传密码”、“蔬菜的生物学奥秘”、“蔬菜的一生”等主题教育,推动“农科教”一体化教培服务,形成集观光农业、生态休闲、劳作体验、果蔬采摘为一体精品旅游带,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全区涉农领域工作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生产基地种植分散、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多数村集体原始积累底子薄,来源渠道单一,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化经营。特别是省市专项资金对我区投资力度偏弱,我区不涉及东西部协作资金范畴,阻碍了现代设施农业前进步伐,加之受土地性质影响,难以套合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农村产业发展国家级示范园创建项目,导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素条件不齐全,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工作的现实短板。

下一步,我们将肩抗政治责任,对标《西宁市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清单》《西宁市2023年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实施方案》,结合现有工作基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沿着农业生产、农村人居环境、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大基础性工作路径,重点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三大类乡村振兴实施项目,将“落实落实再落实”的实干担当贯穿于乡村振兴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一)着眼农业生产,保证颗粒归仓。紧盯重要农时节点,重点关注田间管理、有机化肥增产、抗旱抗倒伏等方面情况,在春耕生产后期管理上下足功夫,重点围绕3项举措,保证粮食颗粒归仓。一是持续加强田间地头技术服务,随机抽查2座设施农业园区作物农残指标,并针对作物生长周期、产品口感、亩产数量、交易流通渠道、市场前景等方面做深入调研,为后期引进新品种提供更多实践支撑。二建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柔性引进人才+专家工作”站相结合方式,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优化种植结构,进一步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支持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技术骨干。加强与区应急部门联系沟通,时刻启动“叫醒机制”,及时向涉农经营主体发布预警信息、预防措施,并积极对接总寨镇,摸排农业保险需求总量,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督促做好各类灾害天气防御工作。

(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聚焦农业、农村两个环境基本面,通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着力提升村容村貌,逐步提升农民环保意识,改善生产生活精神面貌。一是加强面污染源管控,强化5000亩化肥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后续管理工作,完善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持续实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制度,完善堆粪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保持粪污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推动形成绿色循环生态牧业技术体系。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果洛经验,充分发挥农户主体地位,增强农户自主意识,制定《城中区农村门前十分钟打扫操课实施方案》,召集各村委书记商定宣传方式,实现锻炼身体即是打扫卫生,提升村民参与感、体验感。三是推进“厕所革命”回头看。严格按照《青海省农村户厕问题摸排“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就已上报的303户户厕建立“一户一档”,制定问题厕所整改方案,指派业务骨干进行整改和技术支持。

(三)聚力融合发展,助推集体经济。根据各村集经济总量、自然资源禀赋及特色产业等方面,在“三资”管理、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盘活闲置资源、示范带头引领、金融活水5大工作领域下足功夫,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一是指导各村盘点“家底”,掌握“底数”,加快推进“三资云平台”管理,开展一站式金融服务,深层联动金融服务企业,优化“特惠型”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拓宽发展视野格局,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二是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因地制宜,创建“一村一品”工程,突破传统种养殖业发展瓶颈,积极培育家政、康养、研学基地等新业态新行业。三是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围绕集体经济收入、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建立示范创建评价标准体系,拿出具体量化指标,以此打造1个市民下乡典型,培育1个能人回乡创业典型和1个企业兴乡典型,对推进“三乡工程”中成效突出经营主体的奖补扶持。四是盘活资源要素,充分利用临街闲置房屋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资产进行租赁等方式,大力推动南酉山、莫家沟等村的庭院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吸纳务工、土地草场流转、项目带动、农畜产品统销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四)推动重点项目,助推乡村振兴。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对标《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支农资金项目调动工作的通知》要求,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各项涉农工作获取实效。一是推动城中区“蔬菜主题公园”项目,建设“综合管理服务功能区”“优质果蔬生产及观光采摘功能区”“产品加工及物流配送功能区”“文体休闲娱乐功能区”四大功能区,形成“三园二心、一环一场一区”的八个功能板块布局。经与省、市行业主管部门对接,省级资金投向为东西部协作资金,我区不涉及东西部协作资金范围,市级总体规划无新建计划任务,初步申报结果为有任务计划无资金投向。我们将克服困难,继续采用蔬菜主题公园整体规划思路,通过积极争取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文旅观光多方等项目,引入各类社会资源,争取项目落户中区。同时,发挥科研院所及创新企业“智力密集、群英荟萃”属性特点,加强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青海省青稞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校合作交流,扩大业务合作“朋友圈”。二是推动城中区设施蔬菜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及企业自筹800万元),建设总寨塬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30栋(6亩/栋),并配套建设附属设施,现已完成实施方案初稿编制及申报工作。待实施方案审查批复下达后开展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力争今年11月完成建设任务。三是推动城中区旧棚改造建设项目,12月底完成建设任务。推动城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月底完成建设任务。五是推动城中区2023年撂荒地整治项目,投资50万元,在巩固2022年整治任务2943亩基础上,推进“非粮化”整治工作,全年完成整治任务500亩。六是推动王家山设施畜牧业养殖园区项目,克服全区设施养殖园区建设体量相对兄弟区县局限性差异,争取省市行业部门给予政策及资金倾斜。

上一条:关于2023年西宁市城中区杜家庄及陈家窑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公示 下一条:城中区召开2023年乡村振兴“七大行动”

关闭

主办单位: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40 (青ICP备190004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1030005
网站联系电话:6271091  劳动保障维权电话:6163883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8236019  城中区统计违法举报邮箱:czqtjwf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