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湟水河流域(城中段)、南川河流域(城中段)水污染综合治理,确保辖区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持续向好,不断改善湟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结合我区实际及时全面开展相关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根据西宁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湟水流域(西宁段)水环境月状况通报》,城中区六一桥入湟断面水质平均值持续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其中:1月、2月、4月、5月、10月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3月、6月、7月、8月、9月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一、基本情况
湟水河和南川河流经城中区境内,水域岸线总长14.4公里,南川河流经辖区奉青桥至秀水桥,水域岸线总长13公里,流域面积45万㎡,湟水河段为报社桥至五一桥,长1.4公里,流域面积为9万㎡。全区共有干支沟道20条,入河排口61处,其中:2021年生态环境部交办排口共33处(27处规范化建设、6处规范整治),整治信息已同步录入生态环境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并严格按照《西宁市城中区湟水河流域(城中段)入河排口整治工作方案》,健全现有排口“一口一策”整治清单,目前,27处排口已完成规范化建设,6处排口已完成规范化整治。2023年新增排口共20处,2024年新增排口8处,现28处新增排口均已设置排口标识牌,纳入日常监管范围。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针对南川西路地下综合管廊排口异常排水问题对沿线管网进行逐一排查,发现2处异常排水排口,对管廊内淤泥及时进行清理并冲洗,共清理淤泥40方,目前已整改完成。二是依托湟水流域枯水期执法检查等专项检查行动,对2家单位加药台账填写不规范不完善、1家单位危废暂存间未张贴巡检示意图及制度、3家单位危险废物贮存不规范、2家单位未按要求悬挂公示排污许可证登记回执,要求限期整改,现已整改完成。三是严格落实《西宁市城中区湟水河流域(城中段)入河排口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健全现有33处入河排口“一口一策”整治清单。目前,27处排口已完成规范化建设,6处排口已完成规范化整。四是落实河道巡查机制,加大辖区湟水河、南川河干支流沿线巡查力度,共巡查河道200余次,发现新增排口8处,已建立排口台账,设置排口标识牌。针对日常排查发现问题,对相关部门下发提醒函、督办5期。封堵废弃排口和污水排口1处、整治雨污混接点1处、疏通世行项目检查井5座。五是针对辖区汛期巡查发现“世行项目”溢流至河道及辖区管网雨污混错接问题,对自然资源局、建设局、南川工业园区下发提醒函、督办4起;针对杜家沟上游新庄段生猪散养户养殖废水及粪便直排入杜家沟,杜家沟水泥盖板上方倾倒大量生活垃圾,汛期时垃圾渗滤液随雨水进入河流问题对总寨镇政府下发督办1起。六是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每月对南川河奉青桥断面、洪沟渠入河口等5处断面、入河排口水质进行采样检测,共采样点位39处,形成水质专报10期。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南川河沿线“世行项目”管网雨污混流现象较为严重,加之该管网建设年限较早,缺少日常维护清理,沿线管径不一,汛期,易发生溢流现象。二是辖区雨污混错接工作暂未全部改造完成,雨污混流现象时有发生。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计划
1、深化水污染防治。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整治,根据《西宁市城中区湟水河流域(城中段)入河排口整治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南川河流域(城中段)、湟水河流域(城中段)沿线排口巡查制度,每月不定期开展巡查,对发现私设暗管、恶意偷排等涉嫌环境犯罪案件要依照《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的要求,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加大日常巡查力度。进一步加大常态化河道巡查检查工作,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严厉打击各类水污染环境违法行为,确保辖区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及入河排口审批制度,杜绝新增入河排污口。同时,充分运用媒体和群众监督,对乱倒偷排问题严重的行为进行媒体曝光。
3、及时掌握水质现状。对辖区入河排口按期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采样监测,针对异常排口及时进行溯源排查整治。
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城中区生态环境局
202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