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本季度,饮马街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无废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产生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政策学习与宣传推广
一是组织学习。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及社区负责人集中学习“无废城市”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本季度共开展“无废城市”专题部署会1次,召开专题研讨会1次;同时将生态文明理论学习纳入街道日常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共组织学习2次。二是开展宣传活动。开展了3场以“无废城市,绿色生活”为主题的进社区、进广场、进楼院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无废城市的概念、意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无废行动指南。如在五一路小广场开展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吸引了100余名居民参与,有效提升了居民对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的认识。三是开展校园宣传。与辖区内2所学校合作,开展“无废校园”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环保讲座讲解无废城市知识;举办“无废主题”趣味游戏比赛,参与人数达56人,发放小礼品56份,激发了学生们对无废城市建设的兴趣和热情,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家庭参与无废城市建设。
(二)垃圾分类工作
一是设施建设。在辖区内4个试点小区投放16组分类亭,建立大件垃圾暂存点2处,有害垃圾收集点3处,实现了对大件垃圾投放的实时监控和乱堆乱放问题,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在投放点设置了明显的标识和引导语,方便居民分类投放。目前共清理大件垃圾5次。二是积分兑换。强化有害垃圾分类投放意识,有效提高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建立“垃圾兑换站”示范点,引导居民用有害垃圾兑换生活用品,让垃圾变废为宝,不断提升居民环保分类意识。目前共开展有害垃圾投放活动5次,发放积分卡200余张,积分分值达400余分,集中兑换3次。三是分类督导。组建了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物业组成的垃圾分类督导队伍,共6人。每天在早中晚垃圾投放高峰期,对居民进行现场督导,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纠正不规范行为。本季度共纠正不规范投放行为12余次,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逐步提高。
二、取得的成效
(一)居民意识提升。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居民对无废城市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显著提高。根据知识问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无废城市的知晓率达到了90%,愿意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居民比例达到了60%,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垃圾分类成效显著。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不断提高,从第一季度初的90%提升到了96%。同时,大件垃圾和有害垃圾收量明显增加,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减少了垃圾的填埋量和对环境的污染。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居民参与度仍有待提高,尽管大部分居民对无废城市建设表示支持,但仍有少数居民对垃圾分类和无废行动不够重视,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部分居民在非督导时间段,未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2.垃圾分类设施维护管理存在不足,部分垃圾分类投放点的设施出现了损坏、老化等问题,未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了居民的正常使用。督导员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3.部门协同合作还需加强,无废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信息共享不及时的问题,导致一些工作进展缓慢,未能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如开展无废家庭评选活动,对积极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大对垃圾分类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2.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维护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垃圾分类设施定期巡查和维护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时发现并解决设施损坏、老化等问题。
3.强化部门协同合作,建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明确各部门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4.探索创新工作模式,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辖区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模式。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饮马街街道办事处
202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