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头条新闻: · 城中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 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    2025-09-22     · 城中区政协召开“深掘生态文旅资源,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调研协商座谈会    2025-09-18     · 城中区:“三位一体”激活创业新动能    2025-09-18     · 城中区举行2025年秋季送新兵欢送仪式    2025-09-16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城中新闻>>正文

【中区十年·收获篇】十年,中区教育硕果满枝头

2022-10-08 09:52  点击:[] 来源:城中在线

十年砥砺铸辉煌 立德树人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中区始终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教育发展之路,均衡优化教育资源,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地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国家级节约型机关、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优秀组织单位、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省学前教育发展先进区、青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红烛先锋341”党建品牌获教育部党建思政优秀案例,《团队链动探寻2.0项目智点链路》等多个项目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和示范案例。十年来,实现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十年间,党建思政领航接续前行

这十年,中区教育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组织建设、人才培育日就月将,教育系统所有党支部组织体系建设达标率100%,现有省级特级、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350余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党的教育方针铸牢教育根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筑牢思想根基,发挥“红核”能量。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品牌。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深挖各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价值与精神元素,形成思政教育中区模式。中区《全员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共同体》获批国家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此项目是青海省唯一一个上榜项目。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办学实践。巩固提升“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成果,抓紧补齐学校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各项短板。持续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党建工作的分类精准指导,推动“两个全覆盖”巩固提升。制定党组织议事规则、完善学校章程建设,健全学校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夯实学校党支部基础建设。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打造“示范党支部”“红烛先锋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再提升。坚持党管人才培育“红专”师资。持续深化拓展“红烛先锋”党建服务品牌,延伸项目内涵,拓展创新育人途径,深入开展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扎实推进党组织书记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党员名师工作室”已显成效。坚持党管人才,推进骨干教师发展成党员、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的“双培养”机制,有效充实并提质“红烛先锋”队伍。统筹推进“卓越校长锻造工程”“中层拔节工程”“蹲苗工程”“塔式攀升七步走”培养路径等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实现全域上下对新思想、新要求、新理念的内化同化,收到思想教育与技能提升的双重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干部教师奉献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依托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计划”引进3名高端人才,培养人才1名,西宁市“引才聚才555计划”培养人才1名。

十年间,教育公平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这十年,是城中区基础教育环境大幅改善的十年。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特别是持续加大教育投资,新建改建各类学校17所,建成校舍12.31万平方米,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0500个,累计完成教育投资近30.1亿元,为历史上投资最多、建校最多的时期,大班额占比由23.3%降至1.8%。系统谋划,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回应人民期待。先后实施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学校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提升项目、信息化项目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实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全覆盖,图书及各类教育教学器材设备全部达到基本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正在逐步实现。2020年,城中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抓住关键,优化资源配置,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牢牢把握公益普惠方向,以加大公办园建设和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为抓手,实施香格里拉幼儿园、清水锦苑幼儿园等3所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增加学位562个,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已达到90%以上。2020年,城中区被评为全省首批学前教育先进区县。实施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沈家寨小学改扩建及北大街小学香格里拉分校建设,计划实施北大街小学改扩建和新建春晖小学等项目,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齐心协力,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群众幸福感。不断优化、简化特殊群体子女入学条件和办理手续,消除后顾之忧。目前,全区共有省内外随迁子女8048人,占全区学生总数的37.3%,解决军人子女入学150余人。同时,为支持辖区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园区职工子女入学百余人。通过“随班就读”“特殊学校入学”和“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依法保障辖区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认真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真正把政府的教育惠民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实施“烛芯护航”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人才队伍培养项目,推动中区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迈上专业化道路,更好地将家庭、学校、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真正做到教育暖心“一个都不能少”。

十年间,教育改革成果日益丰硕

这十年,城中区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在“五育并举”、减负提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2021年,城中区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坚持“五育并举”,育人质量全面提升。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课堂教学+课后活动+高水平竞赛”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特色活动和高水平运动社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和发展,营造浓厚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氛围,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以特色学科工作室为聚焦点,以“美林教室”为美育集合体,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目前已建成十余个特色工作室。探索城中区劳动教育新模式,确定主体化推进劳动教育策略,制定“三+二”劳动教育体系,实施“个十百千万”劳动教育项目。同时,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劳动教育资源和价值,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探索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教学模式。落实“双减”政策,减负提质成效凸显。大力推动校内“减负”,通过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开展了一场“作业攻坚战”,努力设计好每一份作业,使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作业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推行课后服务,鼓励学校推行“一校一方案”“一生一个案”“一人一课表”策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做优“两段式”服务。区属各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开展阅读、科普、体育、艺术、劳动技能等活动,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有效净化教育生态,同时,作为城中区唯一一所公办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城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投入运行,开设书法、绘画、球类等四大类17门课程,切实减轻了家长负担,解除家长后顾之忧。

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人民满意是办好教育的最高标准,城中区将以更加精准的政策、更加扎实的行动、更加有效地保障,努力打造基础教育核心区,以扎实有效的教育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中区教育的新期待、新需求。

上一条:只此一片青绿,绿色绘就最美中区 下一条:中区这个重阳节,很“实在”

关闭

主办单位: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40 (青ICP备190004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1030005
网站联系电话:6271091  劳动保障维权电话:6163883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8236019  城中区统计违法举报邮箱:czqtjwf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