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春季传染病易发期以来,为做好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城中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科学精准落实新冠“乙类乙管”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强化传染病监测预警,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持科学研判,强化统筹部署。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根据省市级会议及文件要求,制定工作方案预案,及时调整领导小组及工作重心,明确职责目标,责任到人,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确保重点传染病不发生暴发流行。坚持以新冠病毒、鼠疫、霍乱、手足口病、结核、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等防控工作为重点。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大传染病防治监测管理力度。二是持续强化常态化传染病防控措施。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及领导带班制度,统筹推进常态化防控和医疗卫生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建立流调队伍4支,针对各类疫情,迅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应急处置率达100%。加强传染病预警监测工作,每日4次对系统开展巡视抓取,对辖区传染病实时监控,加强传染病早期预警。
坚持“四早”原则,强化科学处置。一是强化疫情监测与处置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严格落实“四早”“三必”措施和传染病直报及首诊医生负责制,2023年11月1日-28日17时,全区共报告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法定传染病共计441例。辖区内学校及托幼机构以报表形式上报至我中心的传染病共17例。经监测,未发现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针对各类疫情,我区迅速安排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置,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应急处置率100%。二是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实行鼠疫疫情传染病系统日监测制度,稳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区管理艾滋病存活感染者及患者429例(男性316例、女性113例),接受抗病毒治疗429人,已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CD4检测,检测率100%。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为92.63%、治疗有效率91%,对重点人群采血300余人份,国哨监测任务已完成。多层面落实结核病控制措施,确保结核病人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我区肺结核转诊率102.24%,成功治疗率为100%,定点医疗机构疑似初诊结核病人查痰率95.2%,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率100%,艾滋病筛查率为100%。
坚持“未病防病”,强化宣传引导。一是充实应急处置队伍。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建突发传染病疫情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卫生应急医疗救援队、中毒处置救援队、卫生监督应急处置队伍各一支,开展人员培训11次,演练3次,全力锻造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队伍。二是强化宣传引导。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网底,结合“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依托家医签约“七进四送”,以健康教育“七进”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健康大讲堂”专栏、老年人健康体检、健康教育课堂进社区、进学校、LED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宣传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引导辖区群众做好自我防护及患病后的合理就医。截至目前,录制“健康教育大讲堂”13期,组织健康义诊宣传活动227次,健康教育讲座274次,受益群众2万余人次。三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在区应急局设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防护服、面罩等价值1000万的防护、消杀用品。各基层医疗机构根据本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时刻储备防护用品及防治药品,均能满足1个月的负荷运转,同时区卫健局与国药控股青海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实现卫生应急物资的动态轮转。
坚持多方协作,强化重点防控。一是坚持联防联控机制。制定《城中区重点机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制度》及学校传染病防控“双岗”联络卡,召开重点机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联席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学校、养老机构、福利机构等重点场所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应急处置、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宣传培训和督导检查等防控工作。截至目前,联合学校、重点机构开展培训25次,开展宣传活动50余次。二是做好重点人群管理。辖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分类分级、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结合家医签约、老年人体检等工作,开展重点人群摸排调查,根据患者情况将辖区老年人分为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一般人群,确保辖区老年人及时精准就医。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成立监督检查工作组,及时对学校、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现场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目前,累计对辖区内28家公办小学及初高中、44家民办及6家公办幼儿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监督管理工作,共计出动卫生监督员340余人次、车辆150余次,填写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表160余份,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16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