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城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立根铸魂、价值引领、实践育人,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思想引领。强基固本,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全区县级领导干部为党团队员讲授思政课18场,各校党支部书记、思政教师授课200余节,设计特色“开学第一课”,挂牌成立12个区级特色学科工作室。名师领航,完善师资培养框架。探索与知名师范类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UGS”新模式,开展名师引领、任务驱动等培训21场,“四同课堂”教研18场,微调研52次,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思想渗透,强化团队仪式教育。依托升旗仪式,利用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载体,开展铸牢理想信念教育百余场,举行分批入队仪式63场、离队入团仪式6场,做好青少年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
注重五育并举。德育铸魂。邀请艺术团等进校园开展传统文化活动80余场、“五色”研学近百场。依托“西宁城中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思政星课堂”42场;开展“满天星”阅读工程线上活动83期,该工程荣获2023年度青海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智育提质。建立健全“555”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创建“三链N创”新型教与学模式,建设智慧教室27间,试用10套智慧课堂工作系统,为全区智创课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体育强基。举办区级运动会,参加市级各类体育赛事,获得团体奖项6个,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技能。美育润心。挂牌成立青藏高原第一间“美林教室”,以特色艺术工作室为切入点开展艺术展演42场。劳育通识。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实施“个十百千万”劳动教育项目,积极践行“大思政”教育。
夯实协同育人。健全工作制度。深化党建引领,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新格局。建立工作模式。依托“1+21+N”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大家访工作,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72场;指导讲座110余场。成功创建青海省第一家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拓宽工作渠道。发挥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站作用,开展师生及家长的团辅、咨询等活动136场,完成全区2万余名师生心理筛查,持续关注师生健康成长。
优化成长环境。增强防范意识。开展“我是小法官”等法治教育团(队)会100余场次;红袖标护校、文明劝导等志愿活动120余场。强化联动机制。联合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3次,收缴“三无”产品、不合格图书等700余件。加强教育宣传。切实加强学校“三防”建设,严格落实“闭校”、重点敏感节点24小时值班等制度,强化“平安校园”创建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