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城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服务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省、市民政工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民生、兜底线、救急难、促稳定,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建设基础养老服务设施,让社区居家养老有阵地。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152万元,每个项目288万元,完成东大街、长江路、上滨河、新城社区街道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已于7月份陆续投入运营,完成新增居家养老服务床位120张目标,实现4个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中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城中区老年养护中心于12月投入试运营,为中区新增养老床位200张,设置高端颐养区、康复医疗区、特色照护区和旅居度假区4大功能区,着力打造全市复合型智慧健康养老示范机构。
深化普惠养老服务体系,让养老服务品质有支撑。持续探索创新“幸福小厨”助餐模式,在全区29个幸福食堂增设幸福小厨,通过制作包子、炸酱面等每天确保轮流在6个幸福食堂提供幸福小厨面食供应,实现“15分钟”助餐配餐服务圈,满足辖区老人面食需求,提高老人用餐率及服务品质,2023年提供助餐服务12.5万人(次)。通过实地走访、检查工作台账、大数据比对等形式,强化“村(社区)-镇(街道)-区(县)”三级工作制度,利用进社区、入楼院等多种宣传形式,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对高龄补贴及各项福利政策的认识,保障老年人权益,为2.5万老人发放1-12月高龄补贴3384.709万元。
发放救助助力学子筑梦远航,让政府兜底保障有质量。充分发挥政府购买社会救助经办人员作用,通过电话入户、上门调查、邻里走访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摸底。完成67名大学生救助工作,发放救助金39.2万元,其中,对64名贫困大学生发放救助金37.5万元,对3名贫困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救助1.7万元。对接青海省慈善总会、西宁市城中区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救助资助孤儿大学生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