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城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救助兜底、老有所养、社会治理、未成年人保护等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民政工作提质增效,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服务保障各类特殊群众。一是严格执行“分级审批”“先行救助”工作机制,临时救助范围从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扩展至本辖区发生急难困难群众救助。探索开发社会救助“物质+服务”信息化平台、微信小程序,社会救助服务由纸质申请转为微信端“一键申请”,实现“指尖办”,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累计服务2798人(次)。二是认真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制度,残疾人补贴、高龄补贴、孤困儿童补助等申请实现网上跨省通办,惠及残疾人、儿童、高龄老人27963名,享受补贴1908.27万元。4.5万余名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意外伤害险,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受益老人8310名,幸福食堂供餐模式从单一米饭转为多元喜好供餐。三是疫情防控期间,为5名滞留中区人员发放临时救助金3700元,为2696名困难对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临时物价补贴174.39万元,拨打关爱电话3700人(次),精神慰藉2712余人(次),征集解决诉求64件。
(二)聚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积极推进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结合场地人员等实际,打造总寨镇等3个社会工作服务站阵地,南川东路等5个街道完成社工站挂牌。二是当好社会组织与涉农镇办“介绍人”,鼓励申报“总寨镇新庄村‘五社’聚合力、爱老树新风服务项目”等7个涉及乡村文化振兴、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等内容。三是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城中区老年活动中心、村级殡仪服务站建设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项目,目前各项目均有序施工中。
(三)聚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力提升民政基本服务水平。一是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工作,28家社会组织完成年度检查。依法严厉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规范社会组织收费行为。二是以森林防火、“万名干部下乡宣讲活动”为契机,加大节地生态安葬政策宣传力度,今年选择生态安葬群众相比去年增长9人,殡葬改革初现成效。三是优化婚姻服务,完成历史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补录工作,推动婚姻登记实现“省内通办”。四是打造金十字、瑞驰社区2个示范性“儿童之家”,完善儿童服务功能,为集中开展课后托管、健康教育等活动提供阵地保障。
下一步,城中区将继续坚持尽力和量力并重、协同和高效并进、均等和优质并行、发展和安全并举,不断改善优化民政公共服务,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持续做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落实单人保、渐退期、核减就业成本等工作机制,有效衔接各项兜底保障政策,切实织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二是继续建设2-3家“家门口”养老院,激活日照中心为老服务功能,提供“喘息式”家庭养老服务。加快打造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养结合”的城中区老年养护中心,推动形成机构、社区、家庭互联互动,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助餐配餐、医疗保健、紧急救助等服务融合供给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机构有保障、社区有特色、居家有品质”养老模式。三是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丰富孤困儿童“童享阳光·童伴成长”系列关爱活动,以实现1个微心愿、开展2次社会融入活动、举办3次儿童福利政策进村(居)宣讲123专项活动为基础,为未成年人“向阳成长”保驾护航。同时,积极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逐步构建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
文章来源:城中区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