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以来,城中区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落脚点,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认真梳理薄弱环节、切实加强风险防控,按照防汛工作“早安排早部署”的指导思想,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高位推动,充分激活防汛调度组织能力。一是充分认清当前防汛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抗洪抢险救援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召开2023年防汛工作安排部署会,分析全区防汛形势,坚决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中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对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进行更新调整,明确专人专岗,自上而下落实网格化管理,形成上下贯通、政令通畅、职责明确、运行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三是在部门负责、属地管理分级的基础上,实行县级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两到三名县级领导包干一个街镇,对分包镇办防汛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项防汛工作落实,对发现的问题隐患要求立即整改,安排区防汛办认真跟踪监督,确保每处隐患点都扎实整改到位。四是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及部门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夯实防汛责任,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周密部署,提高汛期安全防范应对能力。一是提早安排部署汛前防范工作。印发《城中区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开展2023年防汛安全隐患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城中区极端天气“叫应”“叫醒”联动工作机制(试行)》《城中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五停”工作指引》,要求各成员单位重点突出预报预警预演、重要设施及区域保障、城乡内涝积滞水排除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同时,督促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落实防汛责任,强化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确保高效、有序、有力应对汛情,做好防汛和应急抢险工作。二是为各单位、各镇办配发雨衣、雨鞋、抽水泵、编织袋等各类防汛物资5900余件,及时与市应急管理部门对接,申请划拨防汛物资。三是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及信息报送制度,有效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四是提前布防,信息化助力汛期监测预警。通过城中区应急指挥平台,建立覆盖辖区重点防汛灾害隐患点智能监控系统,从视频监控和地面巡护方面,构建高频次、全天候、全覆盖的监测体系。
实战备汛,下足功夫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强化防汛救灾物资保障,加强对防汛应急抢险车辆、发电组、排水泵、皮划艇等防汛抢险设备的检修保养。共储备防汛救灾物资6500余件。同时,在原有物资的基础上拟采购9万元防汛抗旱物资,确保防汛专用物资真正落实到位。二是加强防汛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街镇、村委会、社区的作用,围绕辖区防汛安全隐患源排查梳理情况,发放防汛明白卡4000余份,防汛宣传画册10000余份,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读等方式,向群众讲解泥石流、洪水、地震、火灾的防范措施和逃生办法,并对现场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咨询人数达300余人次。同时利用微信群、朋友圈转发防灾减灾知识,全面提升基层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三是排查梳理重点险段,积极开展日常巡查排查工作,对全区防汛险情风险点、特别是围绕文物古迹、危旧房、城乡自建房、已发生山体滑坡地段、农村淤地坝等区域开展巡查,累计出动车辆167辆,出动人数1943次,排查各类隐患点2667处。四是认真贯彻省、市防汛办精神,常态巡查防汛险情险点,全面排查辖区内的险情险点,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