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遵循“以民为本、服务至上”的办事理念,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坚持“便民、快捷、高效”的工作方法,以“三心”服务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优化服务环境让群众“舒心”
一是打造便捷高效的劳动用工服务环境,大力提升服务效能,以“耐心+恒心”服务理念,有效化解劳动纠纷,变“被动受理”为“靠前服务”。二是创新“云庭审”劳动维权新模式,通过线上庭审、网络调解、电子送达、在线培训、网上答疑,实现仲裁工作横向交流、纵向沟通,大大优化了案件办理效率与质量,有效维护了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切实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三是建立“调解+普法”一体化劳动争议调解服务模式,通过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打造“温情仲裁”“暖心仲裁”。
创新服务模式让群众“暖心”
一是针对仲裁案件多、满足不了正常工作日开庭的情况下,及时安排双休日开庭,这不仅极大地便利了当事人,同时也节约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二是就总体年龄偏大,法律知识相对匮乏,维权能力较弱,无法提供相应证据材料等情况,劳动仲裁实行“就案普法”,“将法言法语”转变为“看得懂、听得清”的日常用语,在听取申请人陈述的过程中,聚焦焦点,指明取证的渠道,尽早找到化解纠纷的“钥匙”,从而做到“快调、快立、快审、快结”。三是为做到小事不出企,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劳动纠纷,联合区人社系统青年骨干进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宣传,加强劳动用工指导,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风险。
规范服务标准让群众“顺心”
一是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进一步完善仲裁受理、立案、办结“三步走程序”。申请书及相关证据符合要求的,力争在第一时间内立案;不属于管辖范围的,及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向申请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指明其他法律途径,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便利。二是通过细化咨询接待、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对强化执行标准作进一步要求,形成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有效衔接的仲裁服务规范。三是邀请省市区仲裁员通过“会前调研明问题——会中研讨教方法——会后总结理思路”方式,多维度、深层次剖析案例,形成处理劳动争议统一标准,有效解决工作人员存在的专业水平、服务意识差异性问题,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认可度和获得感。
今年以来,城中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共立案338件,结案260件,其中调解案件173件,裁决案件87件,结案率 74%,调解率 71.1%,共挽回经济损失约609.98万元。线上线下共解答法律咨询132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