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及工作安排,城中区民政局党组始终把作风建设和市委“真深快实严”贯穿各项工作,以“走在前、作表率”为抓手,坚持以学习教育、优化服务、养老示范、救助精细为切入口,打造民政服务便利化、养老服务示范化、救助服务精细化,提升民政工作服务质效。
抓好政治引领,在夯实根基上突出“深”。聚焦党性淬炼,围绕习近平作风建设重要论述、党纪党规,制定《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学习清单》,通过党组会“第一议题”及时学、党员大会研讨学、党员清单自主学等形式,抓实抓好“关键少数”学习,促进纪律规矩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思践悟、真信笃行中提高理论水平、解决实际问题。
抓好问题整治,在强化责任上突出“快”。将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提上全局重要日程,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召开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题会议2次,传达全省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精神,安排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推进。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围绕27条问题检视重点,紧密结合民政工作作风突出问题,通过自己找、集体议等方式,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建立“两张清单”,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做到“一个方案”,分级负责,逐级落实,以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方式,全力推进整改落实,确保问题“见底清零”。
抓好机制建设,在监督落实上突出“严”。聚焦作风突出问题、日常监督漏洞等问题,在见事见人见思想见作风上下功夫,研究制定谈心谈话工作计划、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行为规范和推动干部作风走在前作表率行动贯彻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督促党员干部把纪律要求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作风专项整治以来,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长、科室长与科室成员进行分层分级思想政治谈话,指出岗位风险,以谈促学、以谈出悟、以谈促干。
抓好行风建设,在提升服务上突出“实”。聚焦婚姻登记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总结前期“市内通办”工作情况,开展婚姻登记历史数据补录、查漏补缺、去重纠错,完善信息,加快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进程,实施婚姻登记“省内通办”,男女一方或双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在青海省内的内地居民可提前2天预约登记,提高婚姻登记效率,不断满足婚姻当事人就近就便办理婚姻登记需求,着力解决群众办理婚姻登记“多地跑”“多次跑”等难点堵点问题。
抓好为民服务,在养老示范上突出“真”。打造“县域幸福养老”示范区,聚焦阵地建设、网络覆盖、制度保障等,通过实施城中区社会福利中心能力提升改造和东大街等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增设幸福小厨、对100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开办老年大学、拓展“6312349”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服务功能、对安装“家庭照护床位”的400户特殊困难老人安装信息服务监管及紧急呼叫设备、建立完善特殊困难老人定期巡访和能力评估制度等措施,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服务。
抓好兜底保障,在救助服务上突出“精”。以“办实事、解民忧”为宗旨,开展入户探访“赋能量”、数据共享“及时雨”、便民服务“亮绿灯”、重点人群“大管家”等七项行动,围绕“用足用活救助政策”目标,严格落实“分类施保”“渐退帮扶”“月动态”“单人保”等政策,针对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入户代办登记、窗口统一受理、后台审核审批、归类反馈情况、定期组织回访、建立工作台账”闭环管理负责制,针对性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精度。七项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摸排3.8万户15.2万人,“一事一议”解决特殊事项3项,主动发现“漏保”19人,协调申请临时救助60余户,开展全区性交叉入户12次,涉及保障对象1800余户;开展集中宣传29次;交叉督导32次,发现问题并整改37条,累计发放各类保障金2059.8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