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开展婚俗改革、殡葬改革工作以来,区民政局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建设,通过民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助推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在移风易俗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总寨镇新庄村,村民刘女士与李先生结婚时降低彩礼的故事被当地群众传为美谈。当时家境悬殊的两人准备结婚,刘父认为如果没有“彩礼”,女儿到婆家不受尊重,为了让女儿嫁得风光,向男方提出索要10万“彩礼”。奈何男方家庭条件一般,拿不出这么多“彩礼”。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眼看婚期就要到了,急坏了小两口。总寨镇新庄村红白理事会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做工作,71岁的红白理事会成员李先生认真地为女方父母分析少要彩礼、不要彩礼的好处。“男方拿不出这么多钱,那么只能借钱给你们,虽然你们拿了高额彩礼,满足了自己的面子,可男方欠的债最终还是会变成小两口的负担。”在村红白理事会的劝导下,女方父母意识到“天价彩礼”的弊端,不仅降低彩礼,将彩礼和嫁妆一并给了女儿女婿,作为他们的创业基金,同时简化婚宴,减少支出。一场简朴又充满仪式感的新式婚礼让两家感觉轻松又满意。婚后,小两口不仅在村内经营着文具店,还育有一女,日子过得甜蜜幸福。在一次入户宣传工作时,刘父对村委工作人员感慨到“幸好当时有村红白理事会的劝导,放弃了天价彩礼,才让女儿女婿的婚礼如期举行,看着恩爱的小夫妻,我感到很是欣慰。”
自倡导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以来,新庄村一般家庭的人情开支由原来一年1.5万元减至5000元。办一次婚丧宴席,由原来6万元至10万元减至3万元以下。随着城中区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区61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前置审核和备案工作,32个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