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扩大零工及灵活就业人员服务覆盖面,7月16日,区人社局组织73名零工群体在礼让街街道长江路社区和饮马街街道东大街社区开展零工小站建设活动。至此,全区已建成1个零工驿站,4个零工小站,构建起“全区域覆盖、全链条服务、全要素支撑”的灵活就业服务网。通过“线上平台+便民服务+供需匹配”三维服务模式,进一步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15分钟就业圈”服务半径不断拓宽。
数智赋能,岗位服务“零距离”
“以前找零活全靠熟人介绍,现在在自助机上随时能看附近的活儿,太方便了!”东大街社区的灵活就业人员王师傅在体验后感慨道。
为精准破解零工群体“找活难”问题,区人社局前期深入调研,在人流密集、零工需求旺盛的长江路社区和东大街社区率先配置“零工小站智慧就业自助求职机”,有效拓展“15分钟就业圈”服务半径。该设备集成岗位信息精准推送、零工订单智能匹配、技能培训课程推荐、人社政策一键查询等功能,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围绕设备核心功能现场开展操作教学,针对信息注册、接单流程等环节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长期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群体快速掌握操作技能,切实提升就业效率。
便民增收,暖心服务“有温度”
“这刀用了三年,切菜都费劲,你们磨得比新买的还快!”家住长江路社区的张阿姨拿着磨好的菜刀连连称赞。
“零工小站”充分发挥平台枢纽作用,持续创新“点单式”服务模式,主动吸纳具备家电维修、管道疏通、水电安装、家政保洁等专业技能人员入驻平台接单,常态化收集、梳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服务需求,以“便民服务进社区”等活动为契机,为居民提供打磨菜刀、小家电维修等足不出户、就近便捷的专业生活服务。通过构建“精准识需、严选优供、智能速达”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也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有效路径,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民生幸福感的生动实践。
问需于民,就业服务“精准化”
“师傅,请问您多大年龄?平时在哪找活?会哪些技能?每天收入大概多少?”零工驿站工作人员边引导填写问卷边记录需求。
为持续优化服务效能,活动同步发放《灵活就业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围绕岗位偏好、日薪要求、服务建议等10项内容收集诉求,现场共采集有效问卷70余份。收集到“增加符合学历技能的岗位推荐”“加强零工职业技能培训”“优化零工岗位信息匹配精准度”等10余条建议,为后续设备功能优化、服务内容拓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推动“零工小站”从“有服务”向“优服务”转变。
下一步,城中区将持续完善“零工小站”服务功能,推动更多终端设备智能化、便民服务常态化、需求对接长效化,让灵活就业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具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