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辖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沈家寨中心卫生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了“友伴共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列活动,通过重塑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内容,推动签约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转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创新服务机制,构建新型医患关系
沈家寨中心卫生院突破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构建“两个好朋友”家医工作机制。一是明确家庭医生团队新定位,使其不仅是居民健康的“管理者”,更是居民信赖的“健康好友”,根据当下的季节特点、节气变化和疾病流行情况,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签约居民提供包括个人防护、运动健身、饮食营养等非药物干预建议及特色指导。二是确立居民新角色,使其不仅是服务的“接受者”,而是家庭医生的“健康伙伴”,通过接受戒烟、限酒、“三减”、科学补碘、健康体重管理等个性化健康指导,积极参与“妇科常见病预防”等健康行动,主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三是建立新型互动机制,通过平等、尊重、顺畅的沟通,家庭医生及时推送具有时效性的健康宣教信息,居民积极参与健康决策与自我管理,双方协同形成维护健康的强大合力,共同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二、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四大核心机制
沈家寨中心卫生院围绕“增强信任度、提升获得感、提高依从性、优化服务质效”四大目标,建立健全四大核心机制:一是建立“知心好友”沟通机制,融入50个邻里微信群,开展“季随访+月讲座+定期专家义诊”,确保沟通时效性。二是提供“一人多策”健康管理,采取“基础服务包+个性需求包”的组合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变化,及时优化和调整服务内容与频次,实现“平时常规服务、急时应急服务、特时专项服务”的无缝衔接。实现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的高度契合。三是构建“互助好友”协作机制,建立便捷的反馈渠道,形成回应、采纳、改进的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发放调查问卷1400余份,形成“收集-回应-采纳-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四是强化“长久好友”维系机制,注重服务连续性与情感维系,通过时常关怀、定期问候等人性化服务方式,有效提升居民续约意愿和服务黏性。同时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参与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促进活动、健康主题日宣传活动、慢性病随访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获得积分,积分获取后可兑换生活小用品、健康检查、中医养生、健康理疗等服务。本机制实施以来,得到了辖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增强了居民参与健康管理的主动性和获得感;慢性病签约人数持续保持稳定增长,重点人员签约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从“被动签约”到“主动续约”的服务模式转变。
三、银龄护佑通,暖心精准服务送到家
针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及失能失智人员,沈家寨中心卫生院推出银龄老友捷护到家服务。创新开展“移动诊室”上门服务,老人或家属只需一个电话或微信留言,即可一键预约上门健康服务。专业家医团队携带便携设备提供一对一健康管理,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上门健康体检200余人次,更新健康档案200余份,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推行“个性化签约”服务模式,根据失能等级定制服务内容。为失能老人按需提供上门服务,同时家医团队为卧床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注射维生素D3、导尿等服务,实现“一人一策”的精准健康管理。深化医养结合新路径,建立“家医团队+养老顾问”协同机制。对家庭照护者(保姆、亲属)开展日常护理知识培训,形成“老人+照护者”双重关爱体系。针对重度失能且无人看护的老人,创新提供“全程代办+上门送达”便民服务。代为缴纳医疗费用、有效解决老人办事难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健康有关注、生活有照料、困难有帮扶”。
下一步,沈家寨中心卫生院将持续深化“两个好朋友”工作机制建设,深度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进一步深化友谊内涵。通过建立常态化互动机制,增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之间的情感纽带,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更具人情味。二是进一步拓展陪伴范围。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更多社区和群体,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让健康陪伴无处不在。三是进一步强化“好朋友”的互助能力。通过系统性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家庭医生的专业服务水平,让这份友谊更加可靠、更有质量。让“两个好朋友”机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生根发芽,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身边信得过、靠得住的“健康好友”为推进健康中区建设、筑牢基层医疗卫生网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