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立人社与检察机关协作配合机制,近日区人社局联合区人民检察院,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检察监督与人社工作衔接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畅通协作渠道、强化工作衔接,防范打击虚假仲裁、违规冒领社会保险基金等行为,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筑牢民生保障屏障。
深化协同治理,完善机制建设,筑牢劳动权益“守护盾”。《办法》共十一条,涵盖线索移送、会商研判、协助取证、联席会议、日常联络等机制。通过建立双向线索移送机制,对虚假仲裁情形进行全面排查和甄别,人社局与检察院双方主动介入对虚假仲裁的监督和防控,阻断通过虚假仲裁实现非法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全稳定。双方将通过案件研判会商、联席会议、常态化联络等机制强化检察机关与仲裁机构工作沟通,及时互通工作动态和反馈意见建议,加强人社和检察监督工作衔接与协调,延伸检察监督职能,形成防范和惩治虚假仲裁等违法行为的合力。
提升处置能力,联动化解纠纷,打出惩治结合“组合拳”。在强化预防的同时,着重提升对社会保险基金违规冒领、发现虚假仲裁等行为的处置效能,形成打击与化解纠纷的合力。一方面,强化对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与惩治力度。重点针对用人单位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伪造材料、谎报工伤骗取社保基金,拒不退回违规冒领基金需跨省追缴或需查询银行账户等情形的,依法移送区检察院处理。另一方面,涉嫌虚假仲裁案件,两部门将加强协作。开展联合调查,对查实的虚假仲裁行为,涉嫌刑事犯罪的移送有管辖权的侦查机关。注重纠纷实质性化解,对于因虚假仲裁受损的案外人,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寻求救济,必要时两部门可协同提供法律指引与支持。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诚信环境,树立公平正义“风向标”。协同检察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强化专业协同,共同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与研讨,面向仲裁员、检察官、律师及基层调解员等相关人群,进行虚假仲裁识别与防范的专业培训与业务指导,共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同时,推动服务下沉,建立仲裁员志愿活动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将“普法讲座”、“送法入企”与“法治体检”等志愿服务做实做深,把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融入招聘会现场与日常办案过程,主动送法上门。从专业领域到基层社区的全面宣传,让公平、诚信、守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同筑牢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根基。
下一步,将紧密围绕《办法》内容,狠抓落实,聚焦协作配合,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办案协作等方面将加强协作,充分发挥“人社+检察”的联动效应,不断细化合作流程,提升协作效能,共同为预防和惩治虚假仲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