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城中区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开展基层中藏医药服务工作,城中区结合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充分发挥中藏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藏医药服务。
健全基层中藏医服务网络。全区2家乡镇卫生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中医馆、中药房,中医诊疗设配配备齐全,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100%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局属6家基层医疗机构共有执业医师116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9人,其中中医全科医生7人、设置中医病床数23张、中医诊疗人次数15970、中医诊疗人次占比13.1%;中医住院人次数663,中医住院人次占比28.9%;中医医疗收入242.6万元、中医医疗收入占比13.8%。
加强基层中藏医基础设施。辖区各基层医疗机构先后投入188万元从改善中医药诊疗环境、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配置中医诊疗设备等方面进行中医馆建设,采用中国古典装修装饰方法营造中医文化氛围,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并在中医馆走廊、过道、诊室等处悬挂中医药“治未病”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接受度。
打造基层中藏医特色科室。总寨镇中心卫生院与青海省藏医院签署帮扶协议,开设藏医联合门诊,并投资2万元打造藏医馆,开展藏医道斗疗法、藏医药浴法、藏医铜罐治疗法、藏医能秀治疗法等新业务,进一步加强藏医药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藏医药在基层公共卫生项目中的特殊作用,大力推广藏医适宜技术;在南川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中医特色项目——岐黄针,运用《内经》“五刺法”里面的“输刺”和“合谷刺”做为临床操作技法,每次治疗仅取2-3穴,无须留针,得气即止,真正体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易推广、显效率高等特点,深受辖区百姓喜爱。
开展中藏医文化宣传。积极组织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为主题的各类宣传活动,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宣传义诊,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板块等方式,“零距离”传播中医药知识,宣传中医药防病和保健知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中医药相关知识,接受中藏医药服务。开展中医治未病工程,针对慢性病患者、糖尿病、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进行中医药健康管理,开展“三伏”贴等冬病夏治疗法及中医药透皮贴伏等中医特色疗法,通过积极开展特色健康服务,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