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充分发挥党员爱心活动室联系人民群众桥梁纽带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南川东路街道党工委以建机制、抓关键、破难题、强管理,“四项举措”不断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健全工作体系,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聚焦“1+7+8”工作法。坚持以社区为主导、包抓单位协助、各方参与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将7 门,8 事贯穿社区日常工作全过程。完善“石榴籽”议事厅。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小区物业、业委会等多方议事联盟,推行民主恳谈、议事、咨询、评议四项协商制度,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和落实。通过定期收集民意,多方协调,解决百姓关切的供水、房屋拆迁、物业等问题5 件。强化“三库”资源联动。依托区域化党建资源,建立起社区结“网”、街巷连“线”、小区布“点”的全覆盖组织网和治理网,强化“服务资源库”、“群众诉求库”、“服务项目库”运转效率,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接单双向认领“菜单式”服务方式,联合是科技局开展“圆梦微心愿”解决群众困难需求10 件。
织密治理网格,校准党建引领“定星盘”。构建“三位一体”治理体系。聚焦社区治理短板,构建“社区党委—物业公司—党支部”的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对辖区6 个楼院 8 个网格建立起社区结“网”、街巷连“线”、小区布“点”的全覆盖基层党建网和社区治理网。强化支部带动责任落实。以网格化服务为抓手,促进载体拉动、群众参与,使9 个党支部党员在社区8 个网格都有“责任田”,不断实现服务全天候、全覆盖、零距离,真正让“堡垒建在网格、党员沉在网格、作用发挥在网格”。推动网格服务提档升级。通过梳理网格管理体系,明确网格员配置,规范“便民网格服务群”,优化便民服务事项,每个网格建立由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组织的“老院大掌柜”志愿服务队,由 10 名骨干带动 50 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走访巡查,楼道整治、安全宣传、居民需求登记等服务,切实提升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化。
抓实社区治理,画好暖心服务“同心圆”。“便民集市”进楼院。以爱心义诊、爱心按摩、文化展示等特色志愿服务内容开展“便民集市”进楼院活动 2 次,通过让“便民集市”与文化活动充分融合,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搭建群众之间相互交流通平台,增进“邻里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三治融合”解民忧。充分发挥“老院大掌柜”等服务队、“川东先锋号‘小喇叭宣传车’”作用,通过日常巡逻,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延伸落实到网格,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三声服务”显关怀。重点开展空巢老人的“三声”服务工作,通过联合南川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及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做到每周、每月、每季度的“问候声”、“敲门声”、“关怀声”,让空巢老人真正的不孤单。
建设支部特色,奏响党员教育“主旋律”。“五微课堂”强化政治引领。根据各党支部和不同党员群体特点,通过开设“日常微课堂”、“指尖微课堂”、“流动微课堂”、“自主微课堂”、“实践微课堂”等“五微课堂”,推动党员教育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助力社区党员教育全覆盖。“量身定制”培训精准发力。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第一议题”通过送学上门、信息推送等方式加强党员分类教育。“纪实手册”量化党员管理。通过进一步优化党员教育管理纪实手册,强化党员管理采用在职党员“积分式”管理、居民党员式“激励式”管理、困难党员实行“帮扶式”管理,高龄党员“灵活式”管理,流动党员“双向式”管理,按照“一支部一特色”的原则,增强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