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中区始终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提效能,助推中区公共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职责,严格依据工作职能开展基本医疗和17项基本公卫项目协同服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7.67万份,建档率84.68%,促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合理优先使用基本药物,2家乡镇卫生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配备率均达到规定要求。全区服务人口32.68万人,截至目前,共收到基本公卫专项资金1972.10万元、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补助经费355.37万元,已全额拨付至各基层医疗机构,资金执行率100%。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稳步推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工作原则,完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体系,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等,对疫情实行实时监控,加强传染病早期预警。落实落细慢性病健康管理,巩固慢性病示范区创建成果,推进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管理及随访工作标准化。全力打造规范化实验室,为各项监测工作提供精确的实验数据支撑。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扎实推进。全区共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97支,3+1+N家庭医生团队18支,以公共卫生团队为主体、全科医生为指导、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依托,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门诊基本医疗服务包、个性化需求服务包签约服务。常住居民签约率64.85%,履约率68.88%。重点人群签约率94.99%,履约率94.75%。各基层医疗机构依托重点时间节点加强宣传,组织健康教育讲座129次、健康义诊咨询106次、“七进四送”活动1.12万次,受益群众4.67万余人次。中藏医服务项目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中医传承项目,将青海省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尤阙”疗法与家庭医生签约特色服务包融合,与辖区行动不便且有就医需求的居民签订“中医个性化服务包”,上门提供中医诊疗服务,提升辖区居民对中藏医医疗服务的认可度。
推进医保工作增质提效。深入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两定”医药机构246家、定点零售药店124家、医疗机构64家。持续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共办理临时异地备案1051人,长期异地备案756人。聚焦解决慢病管理服务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对申请认定、待遇保障、就医购药不断进行探索和优化,新办理职工门诊特殊慢性病562人、居民门诊特殊慢性病59人,确保门诊特殊慢性病患者“应办尽办,应享尽享”。构建保障有力的物资储备体系。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建设城中区应急物资储备库,现储备疫情防控物资47万余件,其中防护类38万余件、消杀类3万余件、设备类6万余件。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结合财会监督检查及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将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监督检查范围,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促进公共卫生领域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截至目前,安排卫生健康财政资金28539万元、卫生医疗机构财政资金22184万元、全区核酸检测经费8127万元,有效缓解医疗卫生机构疫债务化解压力。安排8万元财政存量资金用于推进医疗票据电子化进程,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电子票据上线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