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中区立足城镇化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在农产品稳产保供、产业融合、质量监管等方面创新思路,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菜篮子”。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特色
2023年全区种植各类农作物14771.48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723.9亩(小麦7486.5亩,青稞1189.9亩,豆类47.5亩),比上年增加2043.9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941.9亩,比上年减少99.1亩;饲草种植面积1070余亩,与上年持平;蔬菜与其他作物种植面积3105.68亩,比上年增加353.68亩。预计全年蔬菜产量达1万吨以上,产量同比增长20%。引进青海华实青稞生物科技集团以“试种换购”方式无偿提供黑青稞、糯青稞等近10吨,种植撂荒地近1100亩。引进新品种“437小麦”,在下细沟村试种200亩。
聚焦现代农业,推动产业融合
布局农地共享服务窗口,以“我在中区有亩地”活动推动“共享农场”菜园地认领,通过科学划定菜地、采摘体验、社区食堂原料供给地3类农场,提供全托管、半托管、不托管3种认领模式,形成集观光农业、生态休闲、劳作体验、果蔬采摘为一体精品旅游带,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培育产教融合新模式,拓展总寨塬21所青少年劳动实践中心社会效益,主动对接野外拓展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等社会组织,开展“蔬菜的遗传密码”“蔬菜的生物学奥秘”“蔬菜的一生”等特色教育,推动“农科教”一体化教培服务。计划投资1300万元,建设休闲农业冬季冰雪体验基地,现已完成1600平方米体验展示厅基础设施建设。
守住价格底线,保障民生供应
每日及时向重点超市、农贸市场、政府平价店发布21种蔬菜、鲜猪肉、牛羊肉当日政府指导价,监测生活必需品价格动态。针对19家平价菜销售网点的菜品供应、配送销售、价格公示、横幅悬挂情况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严格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恶意控销等违规经营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大节日期间对辖区9家重点商超重要民生商品储备情况调查摸底力度,要求辖区大型超市每日对进货、存货、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切实保障市民“米袋子”供应充足。鼓励电商平台、大型商超共同发力,引导传统商贸主体通过自建APP、开发小程序或公众号,以“线上下单+全省配送”服务模式,推动消费升级。
强化监督抽检,守牢安全底线
坚持常态化抽检和专项抽检相结合方式,紧盯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集中供餐单位供应商等高风险领域进行抽样检测,目前已完成抽检500批次,合格率100%。推行“市场开办方自检为主、监管部门指导为辅”的“互联网+快检”监管模式,督促辖区18家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早市建立农残快检室,每日通过公示栏、电子屏幕等方式公示农残检测结果,并实时上传至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线下+线上”同步监管。目前已检测并公示16261批次,合格率100%。同时,组织农残快检工作人员召开检测能力提升培训班1期,对企业负责人和快检室检测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并免费统一发放快检试剂盒37份,切实提升企业履行食品快检主体责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