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城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分析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就业工作存在的难点堵点,通过强化服务、落实政策、搭建平台“三频同振”,奏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乐章,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强化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及时发布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广泛运用各种媒介,及时推送“致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卡等公共就业服务内容,印制“高校毕业生政策服务指南”宣传彩页5000余份,发放至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拓宽高校毕业生政策宣传面,提高政策知晓度。设置“高校毕业生打包办”服务专窗,推进高校毕业生相关业务一窗通办。开通个人档案存放地线上自助查询功能,为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提供便利服务,实现足不出户查档案,目前系统导入档案信息7338条,提供查询1.38万人次,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跨省接收1273卷。建立完善实名信息台账。对2023年度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电话回访,逐一摸清个人信息、就业需求、帮扶状态,形成失业青年实名台账并做好定期回访服务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通过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进行登记,今年通过小程序平台线上登记72人,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72人,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827人,其中就业765人,就业率为92.5%。做好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对有就业意愿及就业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开展以政策宣介、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为主的“1131”就业帮扶服务,累计为827名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3711次,人均不少于三次。充分发挥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孵化作用,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开展“创业导师专项辅导”“源来好创业”等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创业辅导、资源对接、场地优惠等创业孵化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基地今年入驻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6家,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48人。
落实政策,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
充分发挥见习基地示范引领作用。畅通见习渠道,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充分发挥见习基地示范引领作用,盘活区属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资源,鼓励重点用工企业设立见习基地,今年新设青海航天信息有限公司、百胜餐饮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2家见习基地,梳理见习基地岗位233个发布至西宁招聘网及各级公共服务平台,让辖区内高校毕业生随时掌握岗位动态,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16人13.25万元。扎实开展技能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及失业青年通过提升技能提高就业本领,组织5366名辖区失业青年开展在职员工培训,292名失业青年参加物业管理员、家政服务员、中式烹饪等技能培训,44名高校毕业生及失业青年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及创业能力。落实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政策,简化申请办理流程,加快审核2024年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进度,确保政策应尽应享。今年发放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8人24.87万元,求职创业补贴1030人103万元,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及一次性奖励56人49.52万元,。
搭建平台,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四送”活动。组织就业创业导师及就业业务骨干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以线上线下同步模式,联合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局长讲政策”“导师开讲座”等内容开展政策进校园、招聘服务进校园、就业指导进校园、创业服务进校园“四送”活动,吸引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2300余名学生参加。高频举办专场招聘服务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搭建平台,鼓励企业挖掘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多渠道、多形式将就业信息送到高校毕业生手中,将“云端求职”和“现场招聘”融合,开展“2023年城中区职引未来——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等招聘活动34场,共组织1192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369个,线上观看28.3万人次,高校毕业生达成意向性协议1070人(次)。开展优秀典型宣传活动。强化典型引导,大力发掘基层优秀青年典型,推荐的南滩办事处就业专干评选为“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通过城中区人社局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其在平凡岗位上实干奋斗的先进事迹,全方位展示新时代青年人就业创业的精神风貌,引导毕业生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实现多渠道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