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民政局做实做细做好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五社联动”助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动形成养老服务中区特色,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促进养老资源融合,优化养老服务结构。城中区民政局积极引进8家综合能力较强的社会组织,承接运营沈家寨村、福禄巷南社区、南山东社区等9个社区老年日照中心和农村老年之家,打造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开展康复理疗、“食堂+学堂”等社区养老服务。独居老人吕奶奶每天都会准时到长江路社区老年日照中心吃饭,作为幸福食堂的补充和延伸,长江路社区老年日照中心增设幸福小厨助餐点,根据老人的需求随时提供多种面食供应,通过社会组织的运营,大大满足了辖区老人的个性化需求,丰富了中区幸福食堂供应模式。
扩大政策宣传范围,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城中区民政局以“城中6312349 居家服务伴左右”为主题,联合各街镇、社区及社会组织在街心花园、小区广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开展围绕养老政策、服务标准、服务预约及平台推广等方面的大型宣传8场(次),为老人详细解读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服务明细及服务预约流程等,并现场详细答疑解惑,进一步提高老人对居家养老政策的知晓率,切实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人身边。集中宣传月期间,社区、村、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地毯式”宣传,深入各个小区楼院和老人家中,发放宣传彩页1万余份,发送宣传短信6000余条。“6312349,这个电话我知道啊,在我家桌子底下压着呢,有事就打这个电话号码”,南川东路龙泰社区的杨莲芝奶奶说道。
强化人才培育力度,夯实养老服务基础。专业化、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人才是实现可持续养老服务的重要保障。城中区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储备库,积极申报养老专业人才项目2个,组织养老专业化护理员、院长培训23人(次),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等培训430人(次),完备中区养老服务人才梯队,实现养老服务持续有人。鼓励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辖区养老服务,2023年敬老月期间,各社区(村)联合各社会组织开展“浓浓重阳情·暖暖夕阳红”为主题的敬老月文艺演出、茶叙慰问、爱心义诊、理疗体验等系列活动8场(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
下一步,城中区民政局将通过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链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措施,充分发挥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优势,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