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头条新闻: · 城中区:千人乐享骑行 触摸文脉底蕴    2025-10-20     · 党建赋能“新”力量 聚力中区促发展    2025-10-14     · 城中区开展“10·13”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    2025-10-14     · 城中区:用精细城管绘就城市美好画卷    2025-10-11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部门动态>>正文

城中区为民办好“田间事”

2023-12-27 09:13  点击:[] 来源: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

仓廪实、天下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高标准农田,就没有粮食的保产增收。

近年来,城中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党组加快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力抓手,推进城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953万元,完成4100亩建设任务(清河村、下细沟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100亩,陈家窑、杜家庄片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00亩),为我区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项目设计阶段,城中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项目区实地勘察,与涉及村庄精准对接,针对拟建项目工程形式、位置、数量,与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面对面交流,根据农民群众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再修改、再完善。因地制宜按照各村现有条件及灌溉模式,划分不同建设模式,力求方案科学、合理、实用。

杜家庄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大,村民主要以小麦和马铃薯为主要作物,是城中区一贯以来的产粮大村。但是村子里之前原有的灌溉渠道老化失修,没有配备相应的水利设施。随着现在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原有灌溉渠道满足不了老百姓的灌溉需求不说,还造成了珍贵水资源的浪费,这个问题也一直制约着村里粮食产业规模的壮大和发展。城中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党组在了解群众急愁盼问题后,因地制宜在杜家庄实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通过提升更新节水设施、灌溉渠道改管道等措施,让农田不再喊“渴”。近日,在城中区杜家庄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点,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说道。“今年区上在我们村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把旧的灌溉渠道换成了新的管道,不用再担心给庄稼浇水的时候水漫出渠道,还得半夜人盯着浇水,比以前省心多了。灌溉方便了,地里产量也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现在大伙都争着承包。”

“人背牛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感谢政府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给我们老百姓办了大好事。”在下细沟村,老一辈村民说道。下细沟村地形地势复杂,部分山区山低沟深、坡斜土松,长期面临水土流失问题,加之耕地分散、缺水、少肥,人均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农民群众耕种只能靠天吃饭。

对此,城中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以推广“坡改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土壤改良”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粮食产能。经过“坡改梯”,曾经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如今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局党组指派党员与村委就施工情况进行沟通协调。并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施工、验收和管护等全过程各环节的监督作用,邀请村民中的党员代表与村民“全程跟进”。在下细沟村“坡改梯”项目建设点,村民李大叔对自家耕地改造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家这块地上窄下宽,要是按方案走,改成四层梯田的话,最上面那一层面积是不是太小了?还影响到第三层的大小。”。局党组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以老百姓的满意为满意,在与施工方协商后,最终将李大叔的地改为三层梯田,做到土地利用最大化,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整个项目建设,我全程参与土地平整的监管工作,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现场,认真负责,监管到位。”在施工现场,村民监管员拍着胸口说:“既然乡亲们信任我,我就要为他们负责,对工程质量负责!”

“以前只要下雨,村里的路泥泞不堪,人都走不了,更何况机器?现在好了,陡地变平地,机械也能开进去,种地收割方便多了。”村民说。

在下细沟村田间地头,黑色的颗粒肥料洒满了刚被旋耕机耱平的土地。为了提升“坡改梯”土壤肥力,城中区按耕地面积确定亩均施肥量,分户分发有机肥,并依托最近开展的“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行动,对区域内部分指标进行现场调查采样,送专业机构检验。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地有了,可大部分村民家里的年轻人早都去往了城市发展,自己又上了年纪,种地辛苦不说还种不了几亩。面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城中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党组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了高标准农田的效益。与村委会签订移交管护协议,明确后续管护责任,做到高标准农田能建成、能管好、能发挥效益。

如今,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城中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巨大改变,种植面积、种植水平、综合效益逐年增加,一幅以农业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全新图景正徐徐展开。下一步,我局将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土地代管规模性经营模式和农旅结合发展,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与青海天佑德科技集团、青海威思顿薯业集团对接,积极探索“试种换购”“订单农业”等农民增收新路径,为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助力乡村振兴交上一份中区答卷。

上一条:聚美课堂 聚焦成长 下一条:城中市政:安装交通信号灯,护航群众暖民心

关闭

主办单位: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40 (青ICP备190004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1030005
网站联系电话:6271091  劳动保障维权电话:6163883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8236019  城中区统计违法举报邮箱:czqtjwf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