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城市管理局深入推进“红色先锋 精细城管”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以“党建红”引领“城管蓝”,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新路径,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有力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铸魂补钙强根基。城中区城市管理局始终将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作为党建引领治理的先导工程,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为精细治理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学习体系持续深化。构建并完善“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个人自学”三维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今年已组织开展集中学习20次,确保学习常态化、系统化。专题研讨不断加强。紧紧围绕“树牢正确政绩观,树牢宗旨意识,转变作风、履职担当、为民造福”这一核心主题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重要法规,开展专题研讨5次,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明确方向。分类教育精准开展。高度重视干部梯队建设,针对性组织年轻干部开展专题学习研讨2次,并召开党性分析和思想交流会议2次,助力青年骨干夯实信仰之基。丰富教育形式,通过党组织书记讲党课2次、邀请西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作专题党课1次强化红色传承,组织前往青海省东川监狱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1次,筑牢廉洁防线。多层次、沉浸式的学习教育,有效激发了全局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暖心服务零距离。城中区城市管理局坚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民呼我为”的生动实践,以群众需求为哨声,精准发力,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换取群众的满意笑容。“城心驿站”打造温情地标。创新在水井巷与人民街交汇处设立“城心驿站”,在西大街省政府附近设立“城管驿站”,内置便民服务区,免费提供饮水、急救、充电、雨伞等贴心服务,同时集成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指导等功能,使其成为集“休息站、服务站、宣传站”于一体的城市温情角落,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暖市计划”升腾城市烟火。智慧平衡民生需求与市容秩序,创新实施“暖市计划”。科学盘活空间资源,在红十字医院、建新巷等地规范设置便民摊位198个,既纾困解难,又便利于民。在互助巷、南关街等地合理设置限时外摆区域400余处,让城市的“烟火气”与“洁净美”和谐共生,展现了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刚柔并济优治理。秉持“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在治理中既体现法律的刚性约束,更融入服务的柔性关怀,探索出一条具有人文温度的精细治理新路径。“首违免罚”彰显尺度温度。严格依据《西宁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及“首违免罚”清单,对占道经营、履行责任不到位等100余起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免罚,综合考量违法情节、整改态度与社会影响,实现了教育引导与法律约束的有机结合,极大提升了执法公信力和群众认同感。“柔性执法”践行服务宗旨。全面推行“721工作法”,将“服务”贯穿于执法全过程。累计开展以普法宣传、口头教育为主的柔性执法活动3800余次,通过沟通、劝导、帮扶等方式化解矛盾,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行为,充分彰显了城管的“人情味”。“立面净化”守护城市颜值与安全。协同多家运营商,累计完成民主街、南关街等12条道路、52个小区的线缆整治,整治杂乱线缆90余处,持续优化天际线。同步对南关街门头牌匾进行统一规划,拆除、修复门头牌匾等77处,坚决守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内涵品质。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巩固深化党建引领成果,不断探索精细治理的新机制、新方法,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宜居宜业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