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城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以抢抓机遇促发展“1+9”系列活动为抓手,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按照“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发展思路,推动“三产”转型升级,切实将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历史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稳步推进中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农牧产业稳步推进。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完成“非粮化”整治任务536.45亩,农作物种植面积1.48万亩,各类畜禽存栏49129头(只、羽)。实施5000亩化肥减量增效等6个涉农项目,青稞“试种换购”项目有效扩大种植面积。出台“金融助力城中区惠农礼包”,发放惠农补贴154.21万元,为41家农牧业企业贷款1117万元,1家农民合作社凭核心产品“五彩山鸡蛋”获评省级示范社,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工业企业加快复苏。依托南川工业园区辐射和带动作用,对接上下游产业链,优化分工协作体系,落实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完成第二产业生产总值97.5亿元、同比增长39.6%。坚持“扶新助优”,大力培育规上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企一专班”精准帮扶,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13家企业达成融资意向3619万元,有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开展水井巷商业文化旅游街区、麒麟名都省级特色步行街申报工作,壮大升规入限企业队伍规模,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9家。争取省级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1个,探索建立电商示范基地2个蔬菜电商示范基地、互联网线上直播基地)。引进社区电商企业,整合购物、餐饮、家政等服务资源,构建“仓储+配送”一体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开展主题促销活动58场,发放各类消费券104万元,带动消费458.41万元,助推消费全面复苏。
下一步,城中区将树牢“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理念,继续坚持抓项目的决心不变、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转变,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优化升级,让中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